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校共育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校共育模式研究

李蓓

重庆市天府中学  400700

摘要:现阶段,由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社会、家庭与学校对中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状态愈发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家庭与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应当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生的心理面临着更多的诱惑,许多初中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应该将家校共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这有利于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据调查研究显示,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学业压力大。初中阶段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总结和升华小学阶段的课业,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难度越来越高,学生感受到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也越来越重,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继而发展成心理问题。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很容易出现各类负面情绪,再加上部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负面情绪得不到疏解,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

2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等。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家庭中,成员经常争吵,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态消极等。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过度关注学生的分数,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异常时,家庭和学校如果都没有及时发现,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干预,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大面积的负面情绪,导致学生出现成绩下滑、没有学习兴趣等问题,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

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校共育模式

3.1 遵循规章制度,重视过程管理

学校应结合相关文件,把握政策方针对家校共育问题的指引,以多种家校共育办法,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视过程管理,做好家校共育推进的细节工作。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凤鸣家长课堂”活动,由专职心理教师和资深班主任为家长分析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教授家长感知孩子的心理状态、分辨孩子心理状态变化、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使家长了解如何处理孩子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可以利用“三宽家长学校”网上课程,使家长接受更多的新思想。同时,可以对学生开展心理状态摸排,确保“一生一档案”,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应由专业的医院存档保存,并严格保密。学校可以邀请区内的心理教育名师和专业医院的医生来校,为家长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既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又提升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与名师和医生直接对话,可以使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家校共育工作的推进,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协力共进。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奠定基石;正向的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心有暖阳,向上生长。

3.2 丰富共育内容,增加沟通方式

学校应开展五育并举的活动,例如运动会、艺术节、传统节日家庭互动等。学校可以利用钉钉班级圈和直播功能,分享学生在校动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邀请家长参与每月传统节日互动,端午节分享家庭自制粽子,春节晒出自家的年夜饭。同时,学校可以尝试在家校沟通方式上创新,建立班级家委会,鼓励家长融入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家长参与主持班会课,分享工作特点与经验;班级教师轮流进行家庭专访,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孩子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家校交流衍生出新的内容与话题,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契机。但家校共育内容仍然有待充实,学校需要寻求更为深层、有效的共育方式。

3.3做好家庭教育方面的引导

家长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聆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缓解。除此之外,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当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面对;当遇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冷静温和的处理办法,避免争吵和辩驳,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多一点宽容和鼓励,多一点欣赏和赞美,让孩子少一点自卑,多一点自信,促进其人格独立和身心健康。如当孩子表现非常好的时候,父母应该先肯定表现,不吝啬赞美之词,“宝贝,你表现得真好”是家长最常用的评价之一。

3.4心理教育常规化,家长学生共参与

学校应致力心理教育常态化,通过开展丰富的课程,使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生与家长的心中。例如,设置心理咨询室,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班级内定期开展德育与心育结合的班会活动,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举办“心理健康周”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班主任定期进行心理家访,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与家庭提供帮助。家长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了解更多初中生心理状态的实用知识,提高对孩子心理关注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与目标虽不同,但两者的核心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因此,家校需要携手共进,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为学生的幸福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海荣.家校协同视域下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及干预机制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08):132-134.

[2]董铃,肖巧云.家校社网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初中生亲子沟通的指导个案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3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