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石梅春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横市镇铁冲小学  410626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融学习于生活、实践、探究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练习实践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直观、具体的事物,“动作表征—图像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的过程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变。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号表征能够传达抽象信息但证明与推理学起来又比较枯燥,借助动作表征使得数学课更有趣。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抽象思维水平,无法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教材通过画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的形式引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而后以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等多种数学活动验证结论的成立,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运用多种学习材料,呈现数学不同层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2纵向关联,归纳学科本质

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涉猎较广,然而其中又以数学基本概念的建立为主要内容,其中概念教学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难点。由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审视分析数学概念,重现概念的结构体系,设计结构化教学,从而达成整体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计量单位”教学中,主要涵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等多项内容,在小学中这一编排也遵循着从一维到三维的逻辑顺序。教师要梳理出各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其本质在于“十进制”以及“单位1",因为单位名称本身是人为规定的,所以教学的重点也应该由单纯的知识技能上升到逻辑推理,以此建立起“度量意识”。在《认识厘米》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会度量物体或者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但教师要明确这一内容在度量板块中是知识的出发点,在学习中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掌握度量的逻辑基础,只有明确这一学科本质,才能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以此设计教学过程。因此,本课的教学的难点则是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一内容的设计中,可以问题解决驱动认知参与,可以测量身边物体为驱动,通过工具进行测量,在选取不同工具得到结果不同的情况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还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营造统一单位的数学情境,从正反两面应到学生引导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3利用游戏展开知识复习

复习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游戏进行复习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大部分的学生对复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些知识都是学过的,因此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对于复习的热情不高,而利用游戏来进行复习,则可以提高其复习的动力。老师还可以配合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增加学生复习的紧张感,提高其复习的节奏,让其在玩乐中完善自己的知识处体系。比如在复习乘法口诀时,老师可以开展数青蛙的接龙游戏,让学生以座位的位置为顺序轮流说口诀。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及时地跟上并且不出错,对于说错的学生可以惩罚其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接龙对口令的游戏方法能够利用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学生的记忆感,并且接龙的方式也增加了游戏的竞争性。学生为了不掉队,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其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为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把握知识的根基性和生长性。通过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性学习、理性思考,从而培养数学抽象素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数学课,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促进高效学习: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提出问题:“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为什么会有圆桌会议?”之类的生活场景。通过该生活情境的直观设计,让学生认识圆,开启活动:回归生活,找一找,让学生关联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生活思考有哪些图形是圆的?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小组就找到的物品、形状进行记录。随后让学生根据图形绘制圆,让学生思考如何绘制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呢?为其揭露半径、圆心等知识要点。思考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直径有多少条?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回归生活,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动手测量该物品的直径、半径等,如自行车、杯子等:在调查实践,记录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抽象模型,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计算圆周长做好铺垫。通过生活和数学教学内容的融合,增加知识的温度。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己参与其中,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从而自然而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引导学生练习实践数学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引导学生练习实践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拿出一个圆柱体状的圆筒,让学生计算出这个圆筒的体积。那么为了得出这个圆筒的体积,学生就需要得出这个圆筒的高与底圆的半径。显然圆筒的高是比较好得出的,学生利用直尺就可以得出圆筒的高为30厘米,但是圆筒的半径显然就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出的了。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认为直接用直尺进行测量就可以得出圆筒的半径,可是被另外一个学生反驳,用直尺直接进行测量得出来的圆筒半径的误差很大,不同的摆放可以得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有的学生则是拿出了薄薄纸张,用圆筒竖直地放在纸张上,用铅笔进行勾勒,然后就可以得出一个圆,那么这个圆的半径就是这个圆筒的半径。接着学生把这个圆裁剪下来,进行对折那么这个对折之后的痕迹的长度就是圆筒的直径,那么自然圆筒的半径也都能够得出。

6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学科资源,让学生会学、善用、将学、做、思、用融为一体。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继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打造高效、高品质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65-66.

[2].陆哲佩.关于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