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分析

蒋爱琳

成都市德康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目的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管理工作,分析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阶段):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比。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前后养老人员各40例。比较效果。结果护理风险管理阶段,科室管理水平评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健康管理风险意识评分、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同常规管理阶段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养老人员投诉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效果更好。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养老机构;效果;

前言

养老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等需求的部门[1]。目前,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就诊率较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繁重,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易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甚至引起纠纷事件[2]。有必要调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并积极采取相关的防范策略[3]。我院养老机构自2022年1月起,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阶段):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男20例,女20例,74~89岁,平均(80.59±1.45)岁。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比,男18例,女22例,75~89岁,平均(80.63±1.52)岁。研究期间,共6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39~48岁,平均(42.16±2.08)岁。

1.2方法

常规管理阶段:常规管理。护理风险管理阶段:(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纳入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责任护士3名入组,要求熟悉养老基础护理知识、护理技术策略。(2)分析护理风险。分析科室现状,请大家说出养老机构以往护理管理情况,针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主要与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养老护理经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患者因素等相关,并提出解决方案。将提高养老护理风险意识、强化护理服务水平作为管理重点。(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①完善规范养老机构护理管理流程。形成养老机构管理系统化、细化、量化、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养老机构护理管理路径,制作养老机构护理记录单。②开展培训。建立质控标准,由机构高年资的主管护师组织培训,要求能够正确执行各项护理技术,规避护理操作相关风险。③开展健康宣教。在实施养老服务工作时,注意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宣教,防范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

1.3 评价标准

科室管理水平、安全识别能力、健康管理风险意识、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健康管理水平情况

护理风险管理阶段,科室管理质量水平评分(94.08±3.25)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92.07±3.17)分、健康管理风险意识评分(92.48±3.28)分,对比常规管理阶段的(82.11±1.34)分、(87.75±2.23)分、(88.52±1.36)分,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比较健康管理水平情况

分组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

(名)

科室管理质量水平评分

(分)

安全识别能力评分

(分)

健康管理风险意识评分

(分)

常规管理阶段

6

82.11±1.34

87.75±2.23

88.52±1.36

护理风险管理阶段

6

94.08±3.25

92.07±3.17

92.48±3.28

t

--

8.3405

2.7302

2.7318

P

--

0.0000

0.0212

0.0211

2.2 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养老人员投诉率

护理风险管理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00%、养老人员投诉率5.00%,同常规管理阶段的22.50%、22.50%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养老人员投诉率

分组

养老人员

(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例/%)

养老人员投诉率

(例/%)

常规管理阶段

40

9/22.50

9/22.50

护理风险管理阶段

40

2/5.00

2/5.00

χ2

--

5.1667

5.1667

P值

--

0.0231

0.0231

2.5 比较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

护理风险管理阶段,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95.00%(38/40),对比常规管理阶段的77.50%(31/40),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3比较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

分组

养老人员(例)

非常满意

(例/%)

一般满意

(例/%)

不满意

(例/%)

非常不满意

(例/%)

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

(例/%)

常规管理阶段

40

16/40.00

15/37.50

4/10.00

5/12.50

31/77.50

护理风险管理阶段

40

20/50.00

18/45.00

1/2.50

1/2.50

38/95.00

χ2

--

--

--

--

--

5.1667

P值

--

--

--

--

--

0.0231

3.讨论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要事件,积极探索推进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养老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养老需求,是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手段,加强管理,确保养老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常规的管理流于形式化,养老机构人员的风险意识欠缺,对应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不强,有必要加以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管理方案具有提升管理质量水平的优势[4]

本文对实施前后的各项管理情况,加以研究后,均实现了很大的改善(p<0.05)。尤其是不良事件发生率、养老人员投诉率得到大幅度降低,科室各项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p<0.05)。证明,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效果更好。考虑到是,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养老机构人员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重视,分析以往养老人员出现的护理不良问题,找出原因,确定护理管理目标。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对策[5],确保完善规范养老机构护理管理流程,实施培训,强化护理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让养老人员更满意[6]

综上所述,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季怡虹,须月萍,魏敏等.养老机构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1):17-20.

[2]景冬梅,宋佳牡,宋薇等.基于FMEA联合PMT护理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10):1067-1070.

[3]焦凌梅,李文,张翔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机构养老者入住流程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2,12(05):6-11.

[4]李春艳,时春红.养老机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探究——基于养老护理员视角的质性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03):104-109.

[5]胡惠菊,韩静,唐启群等.养老机构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22):4057-4062.

[6]何欣欣,黄思源,石镁虹.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纠纷成因分析与护理安全管理策略[J].全科护理,2021,19(30):4231-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