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李琦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就在于教师。新时代背景下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打造高水平高等院校的先决条件。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进行简略分析,以期可以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全面渗透新时代教育发展,加快教育改革进程,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与综合素质,借助自身优势,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因此,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就变得愈发重要。

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之处

(一)师资队伍结构问题

现如今,我国高校师资队伍涉及到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刚毕业就业的应届生;其次,其他高校优秀教师的调入;最后,地方科研人员调入。其中,前两部分属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溯源。由此表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局限于院校培养,没有展现出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导致师资队伍结构缺少合理性的问题十分常见,并且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首先,学科建设体系缺少合理性,创造性人才稀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不明确,特别是缺少新颖的重点学科,在这其中许多学科已经较为滞后,且没有获得及时清理;其次,人员体系缺少合理性,高校主体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但是许多高校非教师数量较大,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这不仅会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样会为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压力;最后,师资队伍年龄层次参差不齐,结构缺少合理性,中青年教师紧张,受到时代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一些高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到地方单位工作,促使人才流失问题愈发严重。

(二)师资队伍培养缺少针对性

高校学生层次复杂,类型复杂,不但包含职业教育,还涉及到学历教育,不但涉及到全日制教育,还涉及到非全日制教育,大多数都是为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开设,呈现出一定的针对性,每个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形式有许多差异,但是许多高校在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时,往往会选择一刀切的方式实行,基本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编制对应的教师培养方案,编制的教师培养方案缺少针对性与可行性,促使培养内容流于形式,特别是青年教师刚进入院校任职时,并未参与有效的教师培训,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中抽丝剥茧才可以获得收获,以此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产生制约,从而对教师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将加强教师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当做重要工作。这样做能够借助社会力量改善高校的不足之处,打破人才流动限制,创新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吸收更多社会面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高校任教,利用引入硕士、博士或是高学历留学生的方式扩大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由此一来能够让师资队伍的来源更具有多元化,短时间内能够从校外及时补充,以达到日渐提高的教学需求。不仅如此,还应该考虑到教师补充速度较快造成的不利影响,若是某一年龄层次的教师数量过多,受到当前职称评定体系的影响,会为青年教师的职称评选带来许多压力,甚至还会对日后教师补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就应该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师资队伍体系予以及时的优化。

(二)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以前,首先需要学会如何做人,因此,就需要将职业道德培养和教师职业精神予以有机结合。我党长期以来都“为人民服务”当做宗旨,随着社会各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断减小,教师的薪资待遇并不高,因此,高校就需要给予教师适当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以加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首先,就物质激励层面而言,需要实行按劳分配,而非按需分配,减小行政领导恶意损害教师利益的情况发生,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激励教师深度剖析教学期间的不足之处,积极申报新课题,并给予其一定的启动资金或是物质奖励。其次,就精神激励的层面而言,针对长时间处于一线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需要在职称评定以及荣誉嘉奖等各个方面予以适当的倾斜。受到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影响,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才可以加强教师职业的积极性与教师活力。

(三)开放办学,开拓视野

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就应该积极学习国内一流大学,参考其先进的理论成果与办学理念,一起开发与使用各类教学资源。高校可以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参加重点研究项目。并且安排精英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展开学术交流。加强国际交流,对国际层面的交流及合作意义足够的重视,深化和国外高校、培训单位、国际组织以及跨国企业之间的沟通,并联合国外院校定期进行教师互访以及参观见学等一系列校际交流活动,探索新的合作交流途径,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师资队伍建设会对高水平高校建设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各高校就需要全面展现自身特色,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教师成长及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以此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从而在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的同时,使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得以达成。

参考文献:

[1]张余威吴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中外交流, 2021, 028(001):800.

[2]靳鑫, 刘敏辉, 韩华,等.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2(14):3.

[3]李佩弦.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现状与路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8):2.

作者简介:李琦(1990-),男,汉族,吉林白城人,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师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