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培智数学课堂的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如何实现培智数学课堂的生活化

黄榕

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404000

摘要: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受关注,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原则也提出了要求:“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即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而且将原来的《数学》学科改名为《生活数学》,让学生利用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领会学习、掌握数学的方法,感受到数学和活动的点点滴滴是密不可分的,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应对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培智数学   生活化   教学

1.前言

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缺陷,这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有很多困难,那么根据这个特殊学习的群体的特点,运用特殊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如何做到真正将生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或者说如何做到教学过程更显生活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思考的方法。作为一名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要教会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运用知识”,对于后一个要求用纯粹的书本知识很难使智障学生学会,这是他们的生理缺陷使然,但是如果把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和场景与学习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很快掌握其中的奥秘了。

2、培智数学课堂的生活化

(1)、有效选取培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大多数智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数学知识,这是我们备课时,根根所教智障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准备相应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或情境,例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使用》时,将教室的一角分割出来变成一个“超市角”,利用区域功能将超市搬到了教室中来,将准备好的“商品”、“价格牌”、“人民币”、“收银台”等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一个超市就准备好了。教师在准备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来参与,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实这是在帮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到自己的超市来进行一次购物之旅,同时将数学教学融入其中,让智障学生学会看价格牌、学会付钱、学会计算找零等等……一堂生活化的数学课,在师生的互动结束了,学习环境的变化会让学生变得兴致高昂,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会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活用知识。这种看似寓教于乐的方法很适合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经历来体会、理解课堂上的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有效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大多数智障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普遍较弱,知识吸收较慢,学生上课学会的知识课后很容易就会忘记。老师应采取直观教学方面,充分利用生活物品和生活常用言语,将生活中的场景放置到教室中来,在新鲜感的促使下进行教学,不光会让学生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会让教师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用生活中的物品可以让智障学生知道什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例如,圆圆的大饼或饼干,可用来教学生认识圆形;红领巾、三角板,可用来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再如书本、铅笔盒、尺子这类具有长方形特征的物品,可以用来教学长方形的认识等,也可以让智障学生找找学校教师内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学生很感兴趣,可以跟学生制作各种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自己喜好的颜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有效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智障学生捕捉书本信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效果。

例如,《年月日》的教学,教师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倍感亲切,萌发对数学的情感。教师把握教材内容,又跳出教材,拓展教材内容,把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数学素材挖掘出来,应用到课堂中来。教师可把近几年的年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比较和统计中发现年历中的数学奥秘,寻找数学规律。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学生兴致盎然,从观察得出,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有28或29天,因此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

我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利用学生经常玩的串珠游戏进行教学:给每个学生一根绳子和若干珠子,让一个学生A把9个珠子穿在线上,学生B再穿上1个珠子,这时就引出问题:学生A穿了9个珠子,学生B穿了1个珠子,线上一共有几个珠子?在知道运用加法计算的时候,学生可以再穿一次珠子来加深影响:9个珠子和1个珠子放在一起变成了10个珠子。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实物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认识:(板书)9个珠子和1个珠子放在一起(用加法计算),9 + 1 =10(引出加法公式) 知道结果了,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来穿一次珠子,表面上可以说“大家一起来检查一下算得对不对?”其实是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操作练习,巩固9+1=10这个知识。在这样的反复情况之下,学生便能基本掌握知识了。利用学生对于游戏的热爱,加上他们对于比赛获胜的可望,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游戏中做到真正的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了。数学课上完后,教师总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做,作为巩固知识的方法,但这并不是唯一方法。智障学生由于思维缓慢,发散性思维能力差,在做数学习题时,只是按着教学例题的解答方法来完成,如果题目稍有变动,他们还是会出错,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让他们去做习题,而忽略了他们“是否理解”这一层,那么不论学生做多少题,教师批改多少次,他们仍是不会做或总是做错。因此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时,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生活化的游戏。

(4)、有效运用的生活化解题方法

数学学科其实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但往往我们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却忘记了数学的本质,变得了解题而解题了。其实有时候我们把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可以很快的就迎刃而解。在教学《应用题》时,智障学生因为不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变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将题目语言换成生活中的语言来提问,例如要解答这样一个应用题“小红今年12岁,小林今年18岁,小红比小林小几岁?”,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人物换成班里的同学,用他们自己年龄来设计一个题目,让他们知道如何来解答比较大小、多少的问题,再将自行设计的题目换到前面的习题,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也就不会做错了!

3、结语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的,把教材内容与教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场景,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型的生活环境,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指导下和生活化游戏的配合下,用生活化的解题方法来解答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克服数学的抽象性,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对于智障学生潜能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朴永馨主编 :《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

3、张宁生 周仁来著:《同在蓝天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4、冯小玲,杨路亮.让智障儿童在“动态生存”中学习数学[J].现代特殊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