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寓意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论《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寓意及作用

王鸣雨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

“太虚幻境”位于《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贾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引导下进入的虚幻仙境,贾宝玉用太虚幻境的梦来观察和体味大观园,其中隐隐约约暗示着贾府的命运,大观园女儿特别是“金陵十二钗”的遭遇,以及宝玉自己的坎坷身世。太虚幻境像全书的眼睛,俯视着贾府中发生的一切,统领全文。倒数第五回再次回写“太虚幻境”,两次幻境让人不免感受到宝玉刺骨的痛心和悲凉,体会到命运的定数,和全书深邃凝重的悲剧主题。

关键词:太虚幻境 寓意 作用

一.太虚幻境是对宝玉命运的警示和暗示

(一)宁荣二公对宝玉的警示

贾府本是书香门第之家,自宁荣二公开创家族的辉煌之后,到下面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宁国府的大家长贾敬沉迷炼丹药,不管家族的事;而贾珍那就更不必说,生活穷奢淫欲,与儿媳秦可卿也是又说不清的关系,与妻子的妹妹尤二姐尤三姐玩暧昧。而荣国府则是由贾政夫妇来操持,贾政虽爱好读书,但对家事置之不理,以公务为重;好不容易有个读书当官的好料贾珠,作为嫡长子的他十四岁就进学,但却早早去世;剩下的贾宝玉按理本应当担当起重任,但却无奈是一块顽石,只觉得求取功名是极其无聊的事,整日和姊妹们玩乐。整个大家族的治理基本就靠王熙凤,但王熙凤为人泼辣,时常越权,无人监管,长期下去也逐渐显露弊端。为什么说百年之家的家族家规森严,这就是家族能存活的王道,而贾府没有这样的家规和家训,要管人也是心血来潮的整治一番,买官卖官,杀人不偿,骄奢淫逸,这个大家族慢慢倾颓。宁荣二公眼看百年之基业要毁于一旦,连忙找到警幻仙姑,求他帮忙点醒宝玉。二公言“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性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归引入正。”

于是警幻仙姑没去接绛珠仙子,接了宝玉,来幻境点醒他。带他看《红楼梦》的原稿,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都通过歌曲告诉了他,但宝玉不但没有在意,反倒觉得没有趣味,自己睡觉去了。仙姑也无奈感叹“痴儿竟尚未悟”。也许是宝玉还没有过人生经历,还没有和姊妹们感受到这些困境,他竟不能理解。宁荣二公希望通过这个歌曲告诉他,这个家族就快完了,如果你再不清醒求取功名承担责任,所有人的结局都只会如此!无奈痴儿不懂,家族还是倾颓。以至于在贾敬去世后,贾珍几人不但没有按规矩守孝,反倒在中秋节带着夫妻众人杀羊宰猪,寻欢作乐。正在高兴之时,“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那便是宁荣二公对家业破败和不肖子孙的无奈,以及对家族悲剧命运的寓言。与前面太虚幻境的寓言相称,宝玉不但未被警醒,反倒随着性子,看着家族破败下去。

(二)对宝玉命运的暗示

     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看见一个石牌,一面写着“太虚幻境”,一面写着“孽海情深”,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又一幅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宝玉此时还不明白这些话语,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在梦境中窥见现实,于幻境中预示自己的结局:终是情债难还,做了痴男怨女的扮演者。

宝玉本是补天的顽石,从大荒无稽中诞生,本是和宝钗二人“金玉良缘”,但又和黛玉“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金如雪;终不忘,室外仙姝寂寞林”,虽然面对着绝代美女薛宝钗,是家庭为之挑选的良配,但宝玉心中挂念的还是已经离世的黛玉。“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可是宝玉没能和黛玉相守,宝钗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三人互不甘心,最终各走陌路。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当晚去世,而宝玉因空见色,最终由色入空,遁入空门。还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1]”,无可奈何,空见悲凉。

二.太虚幻境是对金陵十二钗和贾府命运的暗示

警幻仙姑给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又让十二个舞女演新制的《红楼梦》,分别预示了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的结局。太虚幻境仿佛是张人物命运的规划图,之后的故事都是按照这个框架来进行的。和整个小说相比,太虚幻境就是个展示馆,它将所有的故事都凝练在这个馆里,人物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一切都在设定的路线上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秦可卿、贾元春两人的判词和谶语,在我看来,她们两人通过自身命运的暗示将整个贾府的未来清楚明白的预见出来。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世间风月情事多,滥情相遇就会导致淫乱。虽说是不肖子孙出自荣国府,但造成祸端的实际上是宁国府。秦可卿引诱宝玉进入太虚幻境,在其中她是警幻仙姑的妹妹,和宝玉柔情缱绻,难舍难分。而在她死后,公公贾珍的过分关心和风光操办也引人怀疑。秦可卿出身平凡,能进入贾家等等,判词中的“淫”已经和她脱不开关系了。为什么在这里要重点提她?因为她死后向王熙凤托的梦十分重要。秦可卿对王熙凤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她告诉王熙凤:“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贾府百年望族,却也如前文所道疏于管教,落得个衰败的结局。

在秦可卿托梦之后不久,宫中就传来元妃省亲的消息。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岁的元春已经懂事了,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她一生从贵族之家到宫廷,见多了兴衰是非,石榴花开在宫廷中,比喻元春的荣耀。家里为了她的省亲,还专门修建了大观园。三个妹妹都没有她这么出色,可是到了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好像一切就是一场梦。元春是四春之首,她象征着贾府走向鼎盛的命运,元妃省亲正是贾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而元妃之死是贾家真正分崩离析、节节败落的开始。

而他们最终的人生悲剧是从“飞鸟各投林”表现出来的:“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家破败的结局竟就和宝玉的梦境一模一样,那个神的世界对现实世界做出了预言,而现实又重演了这出命运悲剧,让宝玉本来虚假的梦幻想象变成了现实,更加重了全书的悲剧色彩。

三.两次太虚幻境之间的对比及其作用

第一次梦太虚幻境出现在第五回,第二次梦太虚幻境是出现在倒数第五回,此时的宝玉在两次幻境中的遭遇完全不同。

首先是带领宝玉进入梦境的人不同。第一次是警幻仙姑,引他见了美人歌舞和秦可卿缠绵;第二次是当初那个送玉的和尚,宝玉想去找黛玉,却遇到尤三姐准备用鸳鸯剑斩断他的情缘,他所想所爱的人都不见了,亲人也不理他,明显的有希望宝玉入道的感觉。其次是宝玉本人的感受不同。第一次初入幻境的宝玉,还未深涉人世,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警幻仙姑将家族和十二钗的命运告诉他时,他毫无波动,甚至困得想睡觉,是一幅无论如何都点不醒的痴人的样子。第二次进入幻境的宝玉已经经历过前次预示的悲剧,感触更深了“我少时做梦曾到过这个地方,如今能够亲身到此,也是大幸”,第一次的梦对他来说如今是刻骨铭心,他会想着要去找林妹妹,见到王熙凤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他现在才感受到命运的不可抗拒,和现实的悲痛。最后是两次幻境要表达的思想也不同。第一次太虚幻境主要是爱和情,是宝玉与女儿家的困顿,是无论如何也点不醒的宝玉。第二次幻境却转到了宝玉重游太虚幻境后受到佛法洗礼大彻大悟,立志脱离温柔富贵乡,留下继承祖业光耀门楣的子嗣和高中举人后蒙恩赏‘文妙真人’ 的道号,而欣然出家。这可能也与作者不同有关。

总的来说,第一次太虚幻境采用倒叙,统领全书,是全书的大纲,是整本书的缩略。第二次太虚幻境是对第一次的呼应和再续。两次幻境虽表达的思想不同,但也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是重要的存在部分。

结束语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的主线,现实和梦境叠加,预言和谶语不可改变,后来叙述的故事和场景都是太虚幻境的对应物,都是判词和预言的延伸和演绎,大家族也随着这个梦境走向穷途末路的悲剧,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参考文献

[1]卜喜逢.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J]. 红楼梦学刊,2019(04):162-181.

[2]王干. 太虚幻境的通灵世界——从《红楼梦》说起[J]. 湖南文学,2016(08):172-176.

[3]王雪燃.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的原因[J]. 文学教育(上),2018(09):88.

[4]张丽,李益. 浅析《红楼梦》两次元宵佳节的深刻蕴涵[J]. 青年文学家,2018(27):88-89.

[5]张丽红. 象征原型模式的“大梦”——论《红楼梦》太虚幻境的神话思维[J]. 社会科学战线,2014(03):275-276.

[6]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68-1540.

作者简介:王鸣雨2002-10-),女,汉族,本科,云南曲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