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基层的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训练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1

公安基层的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训练模式研究

杨起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21002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的高速腾飞,公安基层民警在自身、环境等复杂因素的耦合影响下,面临心理应激、睡眠不足、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等状况。本文通过对公安基层心源性猝死风险进行分析,从猝死人员增长趋势、多层次关联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手段建立心源性猝死实战急救技术培训计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战术与指挥系为试点。对学员等额分为2组,两组学员成绩均呈正态分布,符合统计学规律。其中B组较A组平均成绩提高19.95分,证明经过二级修正后的训练计划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实战性。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公安基层民警 训练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的高速腾飞,公安基层民警在自身、环境等复杂因素的耦合影响下,面临心理应激、睡眠不足、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等状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身体疾病及心理疾病对公安基层民警造成严重危害。罗飞通过分析2001-2007年中国警察牺牲人数与过劳死的现状发现因过劳死导致殉职的警察占到了死亡警察总数的39.93%[1],念君以殉职类型为指标分析得到2015-2017年民警因猝死殉职占殉职民警总数的6.3%[2]。需要对基层公安民警猝死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一套切实可用的猝死急救技术训练模式。

1心源性猝死风险分析

1.1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基于公安基层民警工作及生活特点,从影响因素、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等角度对2001年-2022年因公牺牲民警不完整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公安基层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詹伟等人通过分析2008-2012年公安民警牺牲原因,发现因突发病猝死的牺牲人数为1098人,占总数的58.06%。公安民警因突发疾病猝死的趋势如图1-2所示。

图1-2 2009年-2013年因突发疾病猝死人数

根据图1-2所示,公安民警因突发疾病猝死比例逐年上升,赵智梅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1.2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结合表1-1及相关学者对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建立公安基层民警心源性猝死多层次关联性因素模型如图1-3所示:

图1-3心源性猝死多层次关联性因素模型

2猝死急救技术训练模式

2.1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

心源性猝死具有隐蔽性,突发性,高死亡率等特点,针对心源性猝死目前较为有效的常见的措施为心肺复苏、电除颤及药物治疗等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方式是通过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辅助药物,

2.2实施路线

由于药物治疗相关操作具有一定的技术、资质门槛。故本训练模式主要针对心肺复苏及电除颤两项技术展开。具体实施路线如图2-1所示:

图2-1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实施路线

该路线以在公安一线长期可持续性应用、贴合公安基层执法需求为目标,建立二级反馈机制,通过二级反馈意见,从技术培训、实战两方面对培训计划进行改进。实现“训练—反馈—实战—反馈”动态更新模式。

3试点及应用分析

3.1试点及参与人员

结合实施路线及客观环境影响,以“南京市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为技术依托。开展公安基层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训练探索。

3.2效果分析

警务战术与指挥系现有学员600余人,对学员随机抽取400人参与急救技术培训,分为A、B两组。

对A组学员进行一代培训方案,对B组学员进行二代培训方案,由技术考核单位南京市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进行打分评估,学员成绩分布如图3-1所示:

图3-2 学员成绩分布

由图3-2可知,A、B组全体学员成绩呈正态分布,符合统计学规律,A组平均成绩65.02分。B组平均成绩84.97分,表明经过反馈修正的训练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4结论

1、本文结合前人研究建立了公安基层民警心源性猝死多层次关联性因素模型。

2、建立了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二级反馈训练模型,该模型针对不同场景通过多次迭代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念君. 中国公安民警殉职的实证分析[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DOI:10.27634/d.cnki.gzrgu.2020.000285.

赵智梅,陈晓松,杨仪君,杜鹏举,周攀豪.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02):158-163.  项目编号:S202012213009 项目名称:心脏猝死急救技术“警、学、研”一体化 创新训练探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