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反“精神内耗”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反“精神内耗”路径探析

王然然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精神内耗”是一种常态,是应对不熟悉的事物时,因未知产生的一种恐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运用一般原理和方法来阐释年轻人产生诸如“emo”之类的“精神内耗”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其中,逐步暴露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以及心理暗示疗法是行之有效的反“精神内耗”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治疗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精神内耗”

作者简介:王然然(1999-),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网抑云”、“打工人社畜等网络热梗类似精神内耗只是年轻人丧文化大背景下的又一标签。面对着学校的学业压力,社会的工作压力,无处不在的同辈压力…..我们变得疲于应对。年轻人一边焦虑一边自嘲嘴上说着彻底躺平内心却又涌动着对未来生活的不安与期待躺平说服不了内心的不甘,现实问题仍没解决的无力感袭来,emo就如期而至了,至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像黑色的无底洞一般,使我们陷入精神内耗漩涡。

一、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就是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陷入“精神内耗”的人不得不用大量的脑力、精力来应对这些脑海里的想法,几乎每天都处于一种“满负荷运转”的状态。

二、为什么会陷入“精神内耗”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陷入“精神内耗”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大体归为以下几类。

(一)过度自卑,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自卑感从婴儿期就存在。”[1]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自信心越来越强,而有的人却仍然深藏着内心深处的自卑。不自信其实是一种健康的“自我保护”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就是当一个人感受到外部环境对自己造成威胁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回避行为。长期缺乏自信会导致自我评价很低,以这种自我防御机制为借口常常贬低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行而迟迟不敢开始新的尝试,永远活在属于自己的舒适区。长此以往,陷入不自信的循环,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却又不付诸行动,做出无谓的担忧,消耗大量的力气和精神。

(二)过分在意他人的感受和看法

特别在意他人的人,往往共情力强,懂得换位思考。然而,也正如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所说:“好人的内核是一个疲倦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过度解读与人相处的小细节,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条微信,而让自己左右为难,情绪低落。事实上,在意他人看法的实质就是我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问题的根本不是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而是我们对他人看法的狂热关注和将别人的看法所导致的后果想得太严重。美国心理学家库利曾说:“对于每个人而言,他人于自己就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通过社交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个更完美的自我。他人的看法是影响自我形成的重要因素,也体现了本体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晰和不坚定性。”但事实上却是,生活中并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你,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一面之缘就会对你有看法。过分的在意就丧失了主次之分,容易蒙蔽自己的双眼,陷入“精神内耗”的死循环。

(三)过于思虑,把结果看得太重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过度思虑。它不但会耗尽你的精力,降低你的行动力,让你感到疲惫不堪还会降低你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甚至影响你对自己存在感的认知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2]其意是指,蝜蝂是一种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无论遇到什么都会放在背上,直到不堪重负,跌倒摔死。很多人活得不幸福,便是像蝜蝂一样,自己给自己太多压力,内心的包袱越来越重,前进的脚步也越来越慢。太多人,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烦恼如果只是被我们拿来反复自我咀嚼,而不用行动去化解,那么它必定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三、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精神内耗

若已陷入“精神内耗”的困境,无法排解自己,试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的治疗方法,逐渐摆脱“精神内耗”。

逐步暴露疗法,教你克服自卑,找回自信

行为心理学家斯坦夫尔在1967年提出了逐步暴露疗法,用以治疗恐惧症。逐步暴露疗法的原理是在治疗恐惧症的过程当中,使来访者处于相对恐惧的环境,逐渐增加患者恐惧的元素,使患者的耐受力不断增强,通过这样的暴露疗法,最终可以达到消除恐惧的目的。后来,逐步暴露疗法被应用到更多心理治疗领域,用于克服内向和不自信的心理。在认知心理学上,将个体心理空间具体化为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和恐慌区。对于极度自卑者,他们长期回避社交,这样会让他们更舒服,习惯了呆在舒适区后便会更不愿意主动社交了。我们都知道走出舒适区是很难的一件事,对于极度内向缺乏自信的人而言也是同样的。逐步暴露的方法是行为心理学流派的经典方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逐步提升自卑者的信心。

理性情绪疗法,带你摆脱外在情绪障碍,重建认知

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法”。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认知是:人的情绪源于人对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等认知因素,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障碍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3]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改变情绪的关键在于改变当事者原来的认知结构,解除歪曲的想法。治疗的过程就是帮助来访者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通过信念改变消除情绪障碍。

(三)心理暗示法,帮你转变思想,做自己的主人

心理暗示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4]心理暗示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人具有接受心理暗示的能力,暗示分为自暗示和他暗示,而自暗示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暗示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如果默念“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把人乐坏了”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由此可见,言语活动既能唤起人们愉快的情绪,也能抑制某种心理反应。

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越来越会明白,其实一直和自己斗争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个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己。学会接纳自己,停止内耗!

参考文献

[1]邓洋洋,李睿,郑洪新.思虑过度与亚健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03):641-642.

[2]王希,董蕊,李思佳,倪士光.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社交焦虑中的应用:效果、机制及展望[J].心理科学,2017,40(06):1504-1510.

[3]王奕雯.普遍性的自卑情结——读《自卑与超越》有感[J].现代交际,2018(12):236.

[4]王晨.合理情绪疗法应用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3):103-104.

[5]《心理发展与教育》[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02):306.

1


[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41.

[2] 柳宗元,海涛.蝜蝂传[J].月读,2021(07):35-37.

[3] 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9.

[4] 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