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劳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赵桐,王茜

营口理工学院   11501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现在的学校不再只是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学生们全面的发展,其中建设劳动教育培训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们的素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到更多的劳动技巧,实现综合的劳动育人价值观。所以,本文旨在讨论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意义和实施策略。

关键字: 必要性;实施策略;劳动教育基地

在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在其中渗透价值观,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其劳动品质和习惯的培养。若是将劳动实践教育只停留于口头传述的过程则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体悟。然而,在现阶段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其教育资源单一,教学设施不足,难以推动劳动课程的高建设。学校在探究具体教学路径时应当重视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实现,开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支撑课程内容的高效开展。

一、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发展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

学校通过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能够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政策与文件的要求。这些文件中明确指出,对于国民教育来说劳动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树德,育美、强体的关键,需要将劳动作为五育并举中的一座桥梁,以此推进五育建设的高效开展。

(二)提升国民综合实力的要求

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时,应当以培养青少年劳动习惯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主旨,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推进青少年成长为社会、国家需要的人才。基于新时代背景,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青少年劳动精神的培养,以此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提供帮助。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对学生来说,接受劳动教育对形成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劳动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的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和感受他们的工作,这有助于他们对工作产生一种热情,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收获一种心满意足的生活。学生的劳动教育经历和感悟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坚强,这有助于他们精神上的进步。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实践的学生还会遇到一些挫折,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遇见的挫折,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在逆境中忍耐,对自然和外界的控制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通过劳动还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在洗碗时,筷子上浮勺子下沉,这是物理中的沉浮现象;修理各种家用电器时可以了解到电路问题等。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对知识更感兴趣,喜欢学、愿意学。

参与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品德,而且能够提高体能,经常劳动可以锻炼肌肉筋骨,从而使体质更健康。研究表明,劳动能够使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并且有利于改善呼吸循环和血液循环。所以,为了加强身体的整体力量,让学生参与适量的劳动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劳动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塑造他们的个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基地实施策略

(一)内外联动营造劳动教育新生态

1.劳动美化校园。学校根据现有场地,将校内的“边角地区”以及“绿化带”等规划利用起来,给每个班级划分区域,让学生们种植花草和蔬菜等。还可以定期举办比赛“种最漂亮的花”,根据排名依次赋分,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劳动课程专业化。首先,学校为校外劳动基地配备专门的教室,强化教师们的专业培训,以此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素质。此外,定期安排老手艺人、非遗传承人、劳动模范等作为学生们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知识讲解、专业指导、问题咨询等服务,真正发挥校外劳动培训基地的专业优势。

3.挖掘节日资源。我国的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既承载了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同的节日布置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既能传播传统文化,又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除此之外,在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时,将各种文艺活动与劳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晚会活动上,可以加入一些手工艺术作品的展演。

4.互联网与劳动教育结合。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例如,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录制家用电器使用的教程和原理,在校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可以设置相关的视频号,发布一些教育性、科普性、趣味性较强的微视频。这也能够推动劳动教育的更好开展,实现五育与劳动教育的高效融合。

)创建校外劳动教育体系

1.做优课程体系建构。在现阶段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实训的高效开展。因此,就需要制定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以此支持校外劳动教育的开展。将手工艺制作、食品制造、农业种植融入到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环保教育、现代农业、自然教育、艺术审美、生命教育等各项教育课程,打造工艺匠心、农耕匠人、慢食匠造等课程群,以此形成一种完善的劳动课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校外劳动课程的建立原则,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安全,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提高育人实效,真正将五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形成完整的劳动教育体验链条。

2.建立劳动体验项目。从常见花卉栽培、手工劳动、智慧农业劳动、美育劳动等各个环节出发,为学生的实践创立不同的主题。基于食作物类劳动系列、鱼类养殖劳动系列、果树栽培管理劳动系列、农副产品加工劳动系列等,以这些劳动作为基础去开设针对性的劳动实践项目,并形成课程。教师在课程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导,改变传统劳动实践课程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学生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以此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编写指导课程。教师们共同组织开展实践指导课程研发,就实践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对劳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开展针对性的评价,以此形成劳动教育实践指导课程编写,并将其应用于校外劳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认识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本,以劳动教育理念为指导,使得校外劳动基地的建设更完善,最终使得劳动实践课程朝着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走出劳动实践教育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罗长河,张映雄. 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价值与行动[J]. 四川教育,2021(9):8-9.

[2] 刘倩,刘京华,宋丽. 探析校外实践基地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21):122-123.

[3] 郑怀丽. 依托实践基地深耕劳动教育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欢喜田"劳动特色课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3):28-30,42.

[4] 周羽君,费莉. 具身认知视角下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研究 ——以昆山实践基地为例[J].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5):94-96.

[5] 魏学芳. 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助推新时代教育发展 ——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案例[J]. 中外交流,2021,28(12):637-638.

赵桐,女,汉族,2003-7,辽宁沈阳市人,营口理工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茜,女,汉族,1987-4,辽宁省营口市人,营口理工学院,讲师职称,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