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申建国

内蒙古丰镇市水利局水保站  邮编012100

摘要: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工作赖以生存的重要不可再生资源。生态修复工程不仅关注水源养护修复工作,还重视水源生态环境。目前,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日渐成为我国首要的环境问题,已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制约和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这是遵循自然规律,防止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加剧的有效举措。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生态修复技术的价值,分析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提升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应用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引言

生态指的是有生命适合生存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不仅关乎到人类的正常生存,还是和当地的动物、植被的生存空间,因此要保障区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土地规划给载体的生存空间,生态设计要遵循当地动物的多样化,减少对当地资源的破坏,保持正常的水循环,保障生态的健康。

1生态修复技术的价值

①降低自然灾害的产生的影响。现阶段,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逐渐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生态退化,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已经遇到了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应当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修复,结合各区域实际的生态自然情况应用相应的修复技术,缓解生态退化问题。树立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修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植被,还能够提升土壤的肥力及蓄水性,防止在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降低自然灾害的产生的影响。②保护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建设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水土自然生态建设,因此在各项各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过程中,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视和应用,并按照各项水利建筑工程的严格规定,树立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促进水土生态环境绿色化的工作开展,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

2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2.1过度垦殖生态修复技术

对自然生态系统过渡开发利用也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种问题引起的水土流失,需要落实退耕还林制度和体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针对25°以上的坡地,都要退耕,不在种植农作物,严格控制好坡度超过25°农田的开垦,对坡度进行全方位的生态保护。而针对那些低于15°的坡地,应当充分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靠近人类居住、生活的村庄附近,以及道路的一定范围内的地方进行适当耕作,在保证当地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水土保持耕作。针对那些因为樵采破坏的生态系统,如果情况严重,要严格落实封山育林政策,对自热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区域开展一定时间内封闭,封闭时间可结合破坏情况以及生态修复的速度合理选择,一般为3年、5年或者是8年。为加快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在封山育林期间还可以辅以补中植被等其他科学的方法及措施。

2.2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许多种,因此面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案,首先要了解流失的原因在提出解决方案是最合适的,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自然演变过程中有自己的规律,并且自然有很强的恢复能力,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水分循环、植被、气候等相辅相成,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一个平稳的生态系统。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尊重生态保护,控制住部分永久占地,减轻施工中一些临时场地使用,施工要遵循当地的地理环境,利用自然的修复能力,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实现生态和建设协调发展。由于水利施工涉及到的水资源比较多,工程要根据实际进行建设。例如对附近区域进行围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修建大型的水库来防止水流对当地土壤的影响,引导生态环境走向好的发展方向,施工中坚持分级分块原则,确保生态自我修复发挥最大功能。

3提升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应用效果的措施

3.1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不同区域的水域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各不相同,如何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后续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生态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并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方案,从长远的角度入手规划设计契合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尤其是针对那些重点保护水域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和建设水利工程,以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水利工程的职能作用,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全面落实好生态修复相关政策。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且长远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适当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促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2及时更新方案的编制理念

首先,建立正确的执行理念,把水土保持的实施方案视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政府规定等,建立有关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编制管理体系,综合调研分析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加大方案设计、方案完善的约束力量,建立相应的执行理念,规定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根据法律规定履行工作责任、提高实施方案编制效率以及实施方案内容的完整水平。其次,应该建立正确的约束性理念,要求在实施方案编写的过程中按照事前控制基本要求、基本准则,从全局的层面出发思考问题,基于主体工程设计方面的约束,确定实施方案编写主要工作人员的责任、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的规划、建筑与环境等人员,必须作出专业性规定、日常工作负责方面的规定等,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在编写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约束行为,提高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方案内容编写效率。最后,建立环境问题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因为相应的土壤保护作为环境恢复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在完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合理的根据生态理念进行工作,真正意义上进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维护,产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效果,与环境工程设计领域、施工领域融合到一起,使工程建设能够与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之间可以相互协调、配合,产生良性的实施方案编制设计优化效果。

3.3科学选用生态修复技术类型

根据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实地勘测,引进和优化生态修复技术,确保所选用的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满足实际的水利工程生态问题的需求,并且能够将充分发挥出选用的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保证在短期内就能起到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效果。就流经城市内的水利工程水文而言,对生态造成影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将未经处理污染物直接进行排放,导致水利工程水受到污染,河底淤泥不断沉积变厚,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可以选用以泥底生物氧化技术,利用打捞的方式将附着在水利工程表层的污染物和河底淤泥进行清理,并借助氨基酸等元素通过化学反应,消除水体内所含氨氮物质,实现对水质的优化,为生态保护打好基础。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我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不不同方面的提升,目前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生态保护建设当中,水土流失做为危害环境的一项严重问题,需要对当地的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参考文献

[1]苗德志.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海河水利,2022(02):34-37.

[2]邢青青.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珠江水运,2020(17):86-87.

[3]张丽萍.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