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3

浅谈信息化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李宁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信息化课堂”已经成为了教育界持续关注与讨论的话题。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学习欲望,助力学生突破课程难点,切实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最终成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公平教学方面也发挥着正向的价值。本文将立足信息化教学模式,围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展开科学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公平教学策略

引言:新课改的落地为教育行业带去了长足影响。未来,教师们应该立足新课改要求,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以小学语文为例,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突破教材和课堂的双重限制,为学生打造一个开阔的学习空间,构建综合、公平的学习环境。语文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传承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强盛也离不开发达的教育。为了更好推进现代化教育工作,未来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借助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打造现代化教育模式,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育信息技术概述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相关的技术统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界,形成了专业的新名词——教育信息技术,它特指与教育有关的、可以被运用于课程教学,可在课堂现场得到高效应用的所有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统称。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日趋普遍,为教育界带去了全新改革。

二、融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体现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对教师展开小学语文授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各类教育类APP不断涌现,不但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极大拓宽了小学生获得学习素材的渠道。借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获得更多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现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更具趣味性的叫教学情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激发。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与素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日趋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会逐步被淘汰,同时教师也可以因此获得同步发展:教师可以立足传统教学模式“资源不足”的现状,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在助力学生巩固小学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教师个人也可以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公平性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特色,极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不应该从感觉体验开始,而应该起源于感觉体验的“选择性注意”,所谓“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一个学习环境里,学习者会因为个人的喜好,有选择性的关注自己喜欢的信息,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于该部分信息的获取上,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极大兴趣。为保证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将专注力集中于教师分享的课程内容,让他们主动学习、思考、探索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前的导入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比如在《清平乐·村居》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清平乐·村居》的配乐,同时以大屏幕向同学们展示一副副优美的村居图片,通过这样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可以为学生们打造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村居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进一步学习掌握作者在写《清平乐·村居》时、想要传递的情感:那种对悠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学语文教师按照以上模式设定课程,往往可以让学生对文字和音乐形成更好的融入度,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让不同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学生都可以借助同样的信息化技术、真实感受到到语言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涉及课程内容的印象以及理解程度,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完成知识的获取。

2.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特色,逐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直观”性,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具备“直观”的特色,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相关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显深刻一些。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时代感很强的文章,对不曾生活于文章提及时代的学生们而言,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到底为什么会作者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写出这样的文章、产生如此想法,而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还原不同时代气息,助力学生更好感受作者所在的时代,深度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讲解《司马光》课程时,许多小学生对水缸的形状、水缸的深度以及体积等都没有明确的概念,更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水缸可以容纳一个人,为什么一个可以容纳小孩的水缸会随意地被放置在庭院中,这是因为在现代环境背景下,大多数家庭都不会用水缸囤水、也不会在家里摆放大水缸,所以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小朋友因为玩水缸而掉入其中。如果没有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时代背景,学生们就无法展开高效学习。建议在授课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先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等方式,向教学生们讲解一下当时的时代环境背景:水缸是家家户户都在用的,提前介绍清楚背景后往往可以快速导入主题,展开课程的高效教学。

此外,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帮助学生释放想象力,首先学生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其次还需要具备“对具体形象展开语言描绘”的能力,落实好知识的重组工作。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感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高效利用互联网渠道,多下载与主教材相关的感性素材并向学生展示,往往可以借此培养学生描述现象、组织文字的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中,因为这篇文章是以“说明体”方式呈现的,在内容的介绍上较为抽象,据调查,许多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自小到大从不曾接触过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在围绕这篇课文展开授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地球全貌,在直观图片的视觉冲击下,学生们往往可以更好了解该课文的内容,甚至不少学生还会因此而形成“从小事做起,认真保护地球妈妈”的良好习惯。

又比如说在《琥珀》这一课的课堂上,教师也需要高效借助信息化技术展开教学。众所周知,许多小学生自小的生活环境都是极好的,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家里还请来了专业阿姨负责打扫,从小到大从未见过苍蝇、蜘蛛和松油脂,甚至都没听过这些词,根本不知道这三者在一瞬间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特别是抽象思维较差且生活水平较高的小学生,想要让他们快速理解这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针对这一节课的课堂,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高效利用信息技术——3Dmax,制作一组三维动画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如此设定往往就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明确,到底这篇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对课程学习可带去正向作用。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授课阶段,教师如果可以高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静态文字和图片转换成动态式呈现,就可以将抽象变具体,让微观事物被放大、进一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小学课文课程涉及的内容有更针对性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此举还可以让繁琐枯燥的课堂现场变得越发生动,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个人障碍,突破课程学习难点,快速完成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学习。

3.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如下要求:学生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且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见朗读的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这是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个人跟书本、跟作者的高效对话,更好体会感悟课文想要传达的具体情感,实际上,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缺乏朗朗的读书声,实在是一种缺憾。

比如说在《桂林山水》的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带领学生梳理全文的内容,分析行文脉络,讲解该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却没有引导学生在课堂反复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最终就无法实现鉴赏的效果,但是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朗读往往会让学生对此产生厌倦情绪,朗读的效果不好。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桂林山水》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室墙壁四面投射出桂林山水的现场画面,同时进一步筛选声道,让学生们跟着一起朗读,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往往可以跟着节奏,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4.利用信息技术的广博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众多课程的学习中。为实现这样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授课现场,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式学习。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落实好现场学习,如此设定课程不但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竞争性学习环境。

比如在《四季的脚步》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如“在四个季节中,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这样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们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在课堂现场引导学生积极抒发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在0束缚下,结合个人的意愿展开积极学习,如此不但可以让课堂现场的氛围更好,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让全国各个城市、乡村的学生都切实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语言、文字间领略我国的壮阔与美丽,更好平衡资源,促进教育的公平式发展。在未来,各个学校需要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势作用,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公平且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实现更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裕明,《计算机信息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林妙霞,《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若干想法》[J].

[3]教基(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