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3

糖尿病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王竹钰

北京核工业医院 北京 10241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融入糖尿病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其中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为参照组,融入糖尿病护理的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融入糖尿病护理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血糖水平;作用分析

近几年,国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巨变,生活节奏加快,运动量减少,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长,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杀手之一。通常,人体胰岛素分泌量低,血糖升高,紊乱机体蛋白质和电解质,即可诱发“糖尿病”。积极治疗和科学干预是普通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关键,否则易进展成重症糖尿病,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威胁患者生命。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用药,但是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耐心被消耗殆尽,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引起血糖水平大幅度波动,损伤靶器官,影响疾病预后。因此,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促进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知识,使其保持良好的用药行为习惯,对稳定控制血糖、减轻血糖水平波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显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其中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为参照组,融入糖尿病护理的为研究组。参照组的男女比例为25:11,年龄为44岁到73岁,均龄为58.2(s=7.1)岁;病程为1年到11年,平均病程为5.1(s=1.2)年。研究组的男女比例为23:13,年龄为46岁到74岁,均龄为58.6(s=7.5)岁;病程为2年到12年,平均病程为5.0(s=1.4)年。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血糖,遵医嘱进行用药及为其提高舒适的环境等常规日常护理。

研究组:(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

(1)需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拉近关系,赢得患者好感,以便于进一步实施心理宣教活动,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用真诚的态度、肯定性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诉说内心想法,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积极配合降糖治疗。(2)护理人员运用通俗语言与患者交谈,耐心说明疾病知识、医学常识、自我保健知识等,从而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使其意识到擅自增加、减用药量对血糖控制的不良影响,从而继续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3)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说明日常饮食禁忌、运动禁忌等,禁止摄入高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引导患者多摄入绿色果蔬,少吃甜食,每日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走、户外散步等强度较小的运动方式,如果运动期间出现心率异常、面白、头晕不适,应立即暂停运动,此时可以少量摄入巧克力或饼干,预防低血糖方式。(4)定期随访,以便于护理人员实时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日常饮食控制情况、每日运动锻炼情况等,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群、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随访,缩短交流距离,同时也方便患者及时咨询。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能够有效避免该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在低血糖并发症发生时,如何对相应的症状进行有效的处理。举例说明,需要告知患者如果存在恶心、心慌,则需要补充糖水,尽早制止低血糖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血糖水平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指标,具体评价方式如下:

分析各组血糖水平: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疾病认知度、治疗配合度、空腹血糖水平,以均值(x)±标准差(s)形式描述,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最后用P值描述,当<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糖尿病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出进展迅速的趋势,导致患者发病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家族史、吸烟、肥胖或者超重。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的手段,一旦患者发病,则需要对其进行终身治疗。同时,该病还会引发患者出现乏力、多饮、多尿以及多食等多种不适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极为巨大。如果其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还会使其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尤为重要,需要其能够坚持用药。并且,还需要能够保证合理饮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才可以取得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想要达成上述目的,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然而,在常规的健康教育中,往往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所能够取得的督促和管理效果较为有限,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通过将糖尿病护理融入其中,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具有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其用药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其知晓药物治疗的作用,并可以促使其坚持遵医嘱用药,防止出现忘记用药或者是擅自更改药量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其日常饮食进行有效指导,根据其饮食喜好,合理的为其制定饮食方案,使其能够适当进食,避免出现错误饮食。并且,能够结合其身体状态,科学为其制定健康锻炼方案,保证锻炼的强度的适当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坚持进行自主锻炼。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多食、多饮、消瘦等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忽略,影响血糖控制最佳时机。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密切相关,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能累及靶器官,比如心脑血管、肾脏、眼部以及足部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他很多疾病不同,糖尿病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痛感,以致于病情被耽搁,部分患者认为一天不吃药或偶尔擅自增加、减用药量等行为不会威胁到疾病控制效果,这种片面的想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为了增强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消除不利影响。糖尿病是人体糖代谢异常而产生一种尿糖性疾病,该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而且和患者平时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所处不良环境息息相关,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如果没有及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严重可以导致患者死亡。而且,现在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控血糖药物或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这就需要患者有较强的自觉性,也就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密切相关。有关医学报道指出,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应用到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这篇文章主要探究糖尿病专科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1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慢性疾病,缺乏医学知识,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孤独、焦虑、抑郁、悲观、恐惧甚至厌世。针对患者心理,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尊重和诚意,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护理和护理,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学习预防知识和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和尿糖了解影响疾病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鼓励家人共同参与,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指导

虽然血糖控制与药物治疗有一定关系,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陈年低血糖、改善古茶脂质代谢和高血压、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早期、长期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尽量减少胰腺B细胞阴性期的清除。糖尿病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健康和活动能力像正常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补益强化治疗的效果,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3.3运动引导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缓解焦虑,提神醒脑,增加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体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调节体重,预防并发症。应心情舒畅适度饮食避免低血糖一般2型糖尿病初期可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踢毽子最好采用有氧运动,如球类运动等,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最好选择在进食后1小时进行锻炼。

3.4治疗指南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患者服用何种降糖药,都会产生相对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教会患者正确认识药物的时间、用法和用量,如:各类降糖药饭前和手术后服用一定要准确,注意不要服用过量或多次联合用药。胰岛素应在饭前半小时注射,饭后按时服用。服用的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无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应定期监测血糖。医生可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新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高血糖可加用口服降糖药,同时防止患者乱用中药、秘药影响疗效。

3.5前期并发症指南

让患者及家属严格执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定期去医院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充分了解治疗和控制水平。便携式血糖仪还可用于自测血糖,经常检查血压、血脂,主动控制高血压和治疗高血脂,常规检查眼底和眼压,预防严重的视力障碍,如视网膜病变。鞋袜要合脚、卫生、透气,防止末梢神经血管疾病对足部造成损伤,不要用热水烫脚,也不要用电热毯、热水袋等,以免烫伤。出现心悸、出汗、恶心呕吐、明显饥饿感等低血糖时,应立即喝糖水进食,以防止低血糖发生。由于各种原因,使用降糖药或暴饮暴食,引起酸中毒、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常规护理过程中,单纯的口头讲解难以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且讲解内容单一,不够详细,未注重细节。糖尿病护理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和缺陷,讲解内容细致、广泛,涵盖了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微信交流、电话短信随访发挥了监督作用,有效督促了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度、配合度,达到稳定空腹血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79-3880.

[2]沈梅芳,陈志朋,黄桂珍.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名医,2020(12):159-160.

[3]于汶津.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8):110-112.

[4]李晶.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561-2563.

[5]屈辰希,刘倩倩,李晓梅.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于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99.

[6]朱华.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门诊治疗中的作用浅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187.

[7]邱月丹.基于共情理念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