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与需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与需求

付倩倩,肖建红

庐江县中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与需求。方法:选取2022年全年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其对接受中医药服务及中医药服务需求情况。结果:11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口服中药“补肾健脾降浊方”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4.55%,对中药灌肠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1.91%,对大黄穴位贴敷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8.18%,对远红外线治疗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1.82%。110例血液透析患者未接受过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29.09%,接受过1种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31.82%,接受过2~3种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22.73%,接受过4种及以上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16.36%。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对中医药有着较高的需求,然而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有欠理想少,临床需要增加中医药服务应用,以多种方式满足不同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关键词:中医药;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需求

人体结肠黏膜与腹膜类似,具有半透膜的特性,结肠透析将结肠黏膜作为透析膜,在弥散和渗透的作用下,使体内的毒素和水分进入透析液中排出体外。正常人每日摄入蛋白质后,其代谢产物及毒素75%从肾脏排泄,25%由肠道排泄,慢性肾衰竭时肠道毒素的排出量达80%。基于上述理论,结肠透析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运用日趋成熟,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结肠透析技术的发展,结肠透析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等改良模式。研究发现,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模式疗效优于单纯结肠透析治疗[1]。本次研究,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与需求,为中医药血液透析方案推广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对本次研究过程目的知晓,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48例;年龄为51~78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患者40例。

1.2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11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对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服务需求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涉及对口服中药“补肾健脾降浊方”、中药灌肠、大黄穴位贴敷、远红外线治疗的接受情况及需求情况调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主要统计患者在诊疗期间接受0种、1种、2~3种、4种及以上中医药服务的患者例数。需求调查问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需求程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统计

结果显示,110例血液透析患者未接受过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29.09%,接受过1种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31.82%,接受过2~3种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22.73%,接受过4种及以上中医药服务者占比为16.36%。见表1。

表1 患者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统计

中医药服务接受数量

例数(n)

占比(%)

0

32

29.09

1

35

31382

2~3

25

22.73

≥4

18

16.36

总计

110

100.00

2.2患者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情况统计

结果显示,11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口服中药“补肾健脾降浊方”服务的总需要率84.55%,对中药灌肠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0.91%,对大黄穴位贴敷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8.18%,对远红外线治疗服务的总需要率为81.82%。见表2。

表2 患者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情况统计[例(%)]

项目

例数

非常需要

一般需要

不需要

总需要率

口服中药“补肾健脾降浊方”

110

63(57.27)

630(27.27)

17(15.45)

93(84.55)

中药灌肠

110

60(54.55)

29(26.36)

21(19.09)

89(80.91)

大黄穴位贴敷

110

64(58.18)

33(30.00)

13(11.82)

97(88.18)

远红外线治疗

110

62(56.36)

28(25.45)

20(18.18)

90(81.82)

3讨论

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CK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目前对于早中期CKD的西医方法主要为治疗原发病、纠正和避免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如降糖、降压、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治疗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物、改善肾脏微循环等。中医药在延缓CKD的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可发挥一定作用[2]。其中以口服中成药及中药汤剂比较常见[3]。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虚、肾虚、气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浊毒、瘀血、湿热常见。使用中药灌肠方案,由生大黄、蒲公英、生牡蛎、生黄芪、丹参、金银花、薏苡仁各30g组成。现代研究证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小板黏附,保护内皮细胞,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丹参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大黄能抗炎、免疫调节,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降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金银花、蒲公英有抗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肾功能;牡蛎提取物有抗炎、增强免疫力作用,牡蛎糖胺聚糖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薏苡仁有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糖、降脂的作用;本方诸药合用,多途径、多靶点保护肾功能,延缓CKD进展[4]。

有研究采用结肠透析序贯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①协助患者左侧卧位,退裤至膝下,双腿屈曲,两膝中间垫小软枕,保证患者舒适性,嘱患者将身体向左旋转30~40°,呈侧俯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②操作者右手持管,斜面朝上,左手轻轻下压扩张肛门,顺着指尖方向,插入3~4cm,待管壁前端两侧孔均进入肛门时,缓慢旋转插入2~3cm,暂停数秒,等患者适应后,再继续缓慢插管;③粗管前端插入肛门5~6cm时,连接泵水管,开泵灌注过滤水,清洁肠道;④冲洗至排出液为澄清时(约10min),加入AB液(透析液A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冰醋酸等,B液主要成分氯化钠、碳酸氢钠等)进行结肠透析,透析时间设定为15min;⑤结肠透析结束后,将中药汤剂100ml(采用自煎自拟湿热方)由结肠透析机注入药管灌入结肠,进行高位注药,灌注结束,嘱患者右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抬高臀部,将中药汤剂保留2h以上后排出体外。所有研究对象均治疗2周,隔天治疗1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注意临床治疗的均衡性,饮食上予低盐、低脂、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结果表明,应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组治疗后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肾功能Scr、BUN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治疗后营养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82.22%高[5]

中医药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本次研究也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对中医药应用需求普遍较高,然而接受情况还不够理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并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满足不同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邬政付,李正胜,毕莲,谢娟,张雄峰,王治义.益肾结透汤序贯结肠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3,43(01):57-60.

[2]王吉磊,刘世宾,宿晶,房婧.中药结肠透析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2):145-147.

[3]杨淑彬,李婷,李晓妮,边静,杨永红.不同中药结肠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2,43(12):1698-1701.

[4]周丽霞,陈鑫,梅苏华,俞铭.某医院中医中药文化的应用现状调查与推广管理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1):222-224.

[5]王艳霞.中药灌肠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便秘、食欲减退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2,35(17):88-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