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影响分析

孟翠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即时性及延时性影响。方法 选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1例,分别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症状情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出院时B组PANSS评分与A组相近(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B组PANSS评分较A组低(P<0.05);B组药依从性较A组高(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提升及时性、延时性症状改善效果,并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涉及感知觉、行为、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障碍,部分患者会伴认知功能损伤,并在症状反复发作影响下,会引发精神残疾,影响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1]。药物治疗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治疗方式,但患者日常护理中,易受其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干扰等因素影响,出现用药依从性下降情况,影响其症状控制效果,因此需加强延续性护理干预[2]。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热点,可提升延续性护理内容丰富性、可追溯性,提升延续性护理质量。为此,本次研究选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1例,B组患者一般资料与A组相近(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组别

n

男/女(n,例)

年龄(±s,岁)

症状[n%)]

偏执型

青春型

紧张型

单纯型

A组

41

15/27

38.46±3.50

21(51.22)

9(21.95)

8(19.51)

3(7.32)

B组

41

13/29

39.11±4.78

20(48.78)

11(26.83)

6(14.63)

4(9.76)

t/2

0.217

0.703

5.572

P

0.641

0.484

0.134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②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具备正常沟通及量表调查能力;③年龄≥18岁;④具备熟练操作微信能力;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入组前3个月脑卒中、头颅外伤、脑实质占位病变;③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衰竭;④失访、脱出。

1.3方法

A组(常规延续性护理):以门诊、电话随访方式延续性护理,包括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B组(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1)一对一微信指导:在微信聊天框中推送患者治疗药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结合患者疾病特征,推送针对性科普视频,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患者问题处理方法、自我情绪调节方案等;解答患者疑问;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一对一联系;2~3个月,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对于症状控制不理想患者,仍保持每周随访,症状控制良好患者,将随访频率控制在每月1次,3个月后每2~3个月沟通1次,沟通时间≥30min/次;(2)微信群指导:每周五早8:30~9:30推送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宣教方式以语音、文字、视频、图片等为主,宣教内容包括用药治疗必要性、饮食建议、运动指导等;鼓励患者在微信群中提出自我护理管理相关问题,护士每周五收集整理问题,针对问题急迫性予以针对性解答,或在周五同一时间共同解答;(3)微信公众号:指导患者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微信公众号,鼓励患者主动阅读公众号中推送的科普文章;应用微信公众号个性化推送功能,并设置患者用药时间提醒、门诊随访时间提醒等,以保证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

1.4观察指标

(1)症状情况: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4]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分数低表示症状轻;(2)用药依从性:责任护士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依从性情况,包括优、良、差,依从率=(优+良)/例数×100%

1.5统计学

%)、(±s)分别表示计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分别以2t检验;P<0.05为统计学结果判定标准;统计学软件为SPSS24.0。

2结果

2.1不同时间症状情况

出院时B组PANSS评分与A组相近(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B组PANSS评分较A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症状情况(±s,分)

组别

n

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

出院后6个月

出院后1年

A组

41

92.43±6.59

67.25±7.36

61.68±6.88

58.14±5.36

B组

41

94.00±5.28

59.17±6.20

54.02±6.13

49.76±8.34

t

1.190

5.376

5.323

5.412

P

0.237

<0.001

<0.001

<0.001

2.2用药依从性

B组用药依从率较A组高(P<0.05),见表3。

表3 用药依从率[n%)]

组别

n

依从率

A组

41

14(34.15)

21(51.22)

6(14.63)

85.37(35/41)

B组

41

18(43.90)

22(53.66)

1(2.44)

97.56(40/41)

2

3.905

P

0.048

3讨论

保证用药依从性,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重要因素。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需居家治疗及自我护理,因此对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要求较高。常规延续性护理指导中,多以电话沟通、门诊随访等方式为主,且护理方法较简单,可能会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维持质量,因此护理效果相对有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B组PANSS评分较A组低,且用药依从性较A组高,提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可保证及时性及延时性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考虑原因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可利用微信平台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提升延续性管理方法丰富性,满足患者对相关知识形象记忆需求,且患者自我护理管理中,可通过回溯沟通记录重复观看指导方法,加深其对指导内容理解记忆效果。同时微信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功能,可满足与患者长时间、高频率沟通需求,建立积极有效护患关系,保证护理实施效果,维持患者对用药治疗重视程度稳定性,并通过指导自我护理方法(情绪应对方式、饮食及运动护理方法等),可持续改善其临床症状,满足护理需求[5]

综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提升及时性、延时性症状改善效果及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白钰, 赵新.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 2022, 46(4):647-648.

[2]刘鹏, 朱晓丹, 闫莉枞,等. 微信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 2021, 37(5):466-468.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方芳, 方海红, 宋明芬,等. 细胞色素P450酶1A2,2D6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PANSS减分率的影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 37(13):1621-1626.

[5]聂佳慧, 沈妙莉, 王菲,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影响分析[J]. 上海护理, 2022, 22(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