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在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模拟教学在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李志伟

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在临床麻醉学本科学生实习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实习医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本科实习教学质量,增强实习医生的岗位胜任力,通过多种模式相结合,以临床真实的案例为基础撰写临床案例,让学生面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进而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模拟教学;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

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一门风险性高、实践性强的学科,在当前医疗卫生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优秀麻醉医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相关麻醉学系教师应当重点思考如何培育高素质的临床麻醉医学生,以便于为现代医学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结合当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现状,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保证医学生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不仅要掌握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需要拥有娴熟的临床技能,同时必须具备处理危急事件的临床思维与能力。

1模拟教学的概况

模拟教学是通过使用模拟仿真技术将临床真实案例部分或全部复制到情境教学中,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模拟临床实践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临床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训练。作为模拟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性反馈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质量对模拟教学的成效起决定性作用。引导性反馈是模拟教学结束后立即开始的指导性反思活动,由经过培训的导师借助基于循证的引导性反馈模式展开,鼓励参与者对认知、情感、心理和运动技能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思考,并互相提供反馈,近年来,随着引导性反馈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的逐渐增多,其理论基础及结构化模型也日渐丰富与完善。

模拟教学结束后,开展的双向互动式对话对颠覆基于课堂的“粉笔和谈话”课后传统反馈模式有重要作用,对引导者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手段等提出更高要求,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Jaye等将引导性反馈分为描述—过渡—分析—应用4个步骤进行,用于分析和解决模拟情境中的非技术问题,帮助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与综合能力。因此,开展引导性反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可有效掌握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在一个安全、保密、开放式交流的环境中独立思考、交流经验与总结不足,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过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范围在2018年6月—2021年6月,以80名麻醉学本科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40名学生。其中研究组构成中包括男生21名,女19名,平均年龄(23.75±1.63)岁。对照组构成中包括男生22名,女生18名,平均年龄(23.94±1.39)岁。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时长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常规临床麻醉带教模式。依据教学大纲内容开展病例讨论及分析,由带教老师指导开展问诊和基本技能操作等,对典型病例的麻醉实施过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各种疾病的麻醉工作要点。研究组学生实施模拟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合理编写模拟病例。由临床教师按照临床麻醉学本科实习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任务和要求等,基于自身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针对常见手术疾病和伴随基础疾病的案例编写临床麻醉实习教学剧本。剧本中包括患者的术前访视、麻醉方案制定、术中麻醉管理要点以及苏醒期并发症、术后随访等关键要点。并且在术中管理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危重场景,如术中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及心搏骤停等。

(2)选取和培训教师标准化病人。一般是选择麻醉科具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教师,并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模仿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标准化病人训练中应当通过模仿充分表现患者的真实情绪,运用模拟人模拟疾病症状以及体征等。所以教师标准化病人既要表演典型病例,还要有效完成对学生的评估考核。为减少教学枯燥性,可适当在演绎中增加教学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3)教学过程。当带教老师完成教学病例和剧本后,提前1周通知学生自主复习相关临床麻醉的理论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正常的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制定麻醉方案,麻醉诱导及实施等临床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模拟患者,依据学生判断和处理情况,设置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主导整个麻醉过程,引导学生转变身份为临床麻醉医生。开展教学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实施团队合作,可分配3~5名1组,设置1名小组长,负责主导讨论,并分配组内任务。

(4)教学评价。完成模拟教学后,首先由各小组成员相互点评,由带教老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和归纳。带教老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针对病例运行及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启发激励学生,由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类疾病麻醉的规范合理的处理流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和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5)实践教学。当完成对常见疾病患者的全过程麻醉模拟教学后,为小组各成员分配临床带教老师,接触真实患者,参与整个麻醉过程,加深对麻醉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可适时应用可视化技术,使临床基本操作更具体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2.3观察指标

经教学干预后,对两组学生开展出科考核,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题、病例分析题两部分,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统一试卷,总分为100分,每个考试部分各占50分值。考试分数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好。观察两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表现情况,主要考察学生的术前访问诊查体技巧掌握情况、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表达沟通能力、麻醉方案制定能力、麻醉前的准备情况、麻醉诱导和术中管理能力、麻醉中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人文关怀等,按照学生表现实施评分。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模拟教学具有提高学习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建设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的五大目标。模拟结束后,小组成员通过重新审视临床情境过程:评估、发现、决策、采取的措施及患者病情的转归,进行经验分享和讨论,给每名学生提供了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罗先武等对54名护理本科生的引导性反馈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在引导性反馈的不同环节模拟参与者和观察者轮流发言,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引导性反馈的积极性。侯睿等将在产后出血模拟教学与实践中进行引导性反馈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这一教学方法与最佳实践标准强调的模拟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相一致。

结语

基于麻醉危机事件的情景模拟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仿真性、可重复性等诸多优势,可以通过常见的危机事件对学员开展演练教学,从而在更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让学员学习理论知识与非技术性技能,全面提升其面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和教学推广价值。在今后的模拟实践教学中,拓展引导性反馈的应用范围,在跨专业学科的应用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航,陈琳,马亚群.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麻醉危机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9):61-65.

[2]路凯,陈方.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3):172-174.

[3]王传光,尧银光,周建伟,等.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6(2):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