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过吗?关于焦虑症你知道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你焦虑过吗?关于焦虑症你知道多少?

孙艳琴

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 资阳,641300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似乎每天都有难以解决的烦心事,有难以打开的心结。现代人十分容易陷入各种焦虑情绪,如容貌焦虑、分离焦虑、就业焦虑等。焦虑症是一种长期不良情绪所诱发的神经质异常的精神类疾病,那么是否有了焦虑情绪就意味着得了焦虑症呢?焦虑情绪又会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主要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与恐惧,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顶峰。这一症状对日常活动产生严重影响,控制困难。焦虑症的类型繁多,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等。焦虑症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常见的焦虑症有:(1)惊恐障碍。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强烈恐惧和不适感,且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2)广场恐惧症。患者离开家,处于人群或在不易离开的环境中会感到焦虑。(3)社交恐惧症。因为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出现明显的焦虑。(4)特定恐惧症。针对特定事物或情况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情绪,如飞行。患者并不恐惧事物本身,而是认为接触该事物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5)广泛性焦虑障碍。针对很多事件和活动表现为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较长。(6)分离焦虑障碍。同依恋对象离别,出现与其发展觉得不对称、过度的恐惧或焦虑。

  1. 焦虑和焦虑症如何鉴别

焦虑是人体十分常见、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症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当人们面对难以掌控的局面或者处境时,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惊慌、恐惧等情绪。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会严重影响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而焦虑症属于一种精神类疾病,患者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严重,有回避行为;焦虑情绪的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足1个月或诱发事件结束后便消失,而焦虑症至少持续半年;焦虑情绪具有指向性,有固定的对象或者诱发事件;焦虑症并没有指向性,泛化莫名其妙地担惊受怕。

那么怎么样的焦虑情绪才算得上是焦虑症呢?当我们产生的焦虑情绪对自己的影响较大,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或者导致日常工作、学习难以进行,这一焦虑情绪可以考虑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或者说表现出的焦虑情绪并不严重,影响较小,但是这一情绪状态的持续时间较长,超过半年,那么这种焦虑情绪极有可能为焦虑症的表现。

  1. 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症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病理过程,也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2)神经生化因素。γ-氨基丁酸是焦虑症的主要发病基础,另外,焦虑症的发生可能还与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亢进、5-羟色胺系统异常等相关。(3)神经影像因素。大脑内情绪控制环路主要包括前额叶、海马、下丘脑等,这些区域结构、功能或联系异常可导致情绪控制障碍,这也是焦虑障碍的病理基础。

心理因素:受外部环境、自身原因等影响,患者过于压抑、担忧和恐惧,如果未有效运用防御机制,极有可能出现焦虑症。比如说,潜意识冲突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处理持久歪曲是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患者过于关注和在意他人评价容易导致社交焦虑障碍,也可能与其负面经历相关;特定恐惧症可能与恐惧物体和创伤性经历相关。

另外,外伤、严重疾病、健康状况差、长期积累的压力、药物或酒精、患者性格等也是焦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

  1. 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过度担忧焦虑。日常生活中患者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会过分担忧,常感到焦虑不安,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整日陷入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患者睡前胡思乱想,焦虑不安,导致多梦或失眠,睡眠障碍导致负面情绪加重,陷入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暴躁易怒。患者在负面情绪状态下,心境不稳定,看到什么都不开心,心情十分低落,且长期处于焦虑的消极情绪中,发生一些事情难以控制情绪,无法让自己冷静。

自我怀疑。焦虑症的出现可导致患者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过度的焦虑情绪影响患者的自我认同感,使其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

  1. 焦虑症如何缓解

因为焦虑症的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因此日常生活中不但要服药控制病情,还需要注重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合理饮食。尽量少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同时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烟草等物质,这类物质可能会导致焦虑加重。

当患者焦虑发作后,家属应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及时摆脱刺激源,针对可能出现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情况专人陪护。

适当运动。运动能够改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应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运动计划,起初运动量较低,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时间和强度。另外,瑜伽、冥想等也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增加自信。自信是焦虑症有效治愈的重要基础。一些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有深度怀疑,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进而引发负面情绪。因此对焦虑症患者而言,首先要树立自信,减少自卑感,通过增加自信能够降低焦虑程度,最终消除焦虑。另外,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注重积极的自我暗示,全身心投入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消除焦虑和烦恼。

总而言之,焦虑症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有焦虑情绪并不代表一定患上焦虑症,如果焦虑情绪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缓解,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