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农村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玉明 ,许家萍 ,王国娟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现阶段,农村新出的养老模式是互助养老,这给农村养老的困境带来了出路,那么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养老互助模式,这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下文中主要对农村互助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例如供需不平衡、激励机制不完善、服务内容不够专业等,从影响因素出发,给出相应策略,以此来提升养老互助质量,保证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

关键词:农村;互助养老;影响因素;策略

引言

  现阶段,我国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根据调查得知,在60岁以上的老人高达1.85亿,农村的老年人占据51%。城乡流动的增大,让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和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数量更多。这几年,从调查中得知,每个地方的老年人参加互助养老的意愿都不同,但是参与积极性还是有的,所以,互助养老成为了养老的一种重要模式。老年人如果愿意进入到互助养老中,那就要清楚老年人是想以哪种方式进入到互助养老中,这也是现阶段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探索的思路。

一、农村互助养老的影响因素思考

(一)低偿回报的影响因素

愿意使用低偿回报互助养老模式的有代际关系不好、自身的经济状况差、有制度偏好、服务对象是本县老年人,加上每周可以有一次或者二次养老服务的人群。代际关系不好以及自身经济状况差的人群,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养老,有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经济压力,所以选择的低偿回报模式。有制度偏好的人群,也会选择低偿回报模式,其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农村区域对互助养老模式做了推广和提倡,但是制度保障方面有待完善和优化,所以,要保证老年人群得到养老服务取得相应的资金,在这个基础上,老年人更愿意选择低偿回报模式。如果服务对象就是本县人,老年人也会愿意选择低偿回报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和本县的人群,互不认识,在彼此照顾时,不会出现尴尬,也不必碍于情面,不用去思考是否让对方给自己一些服务报酬等。每周有一次或者两次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也会选择低偿回报,其主要原因是服务的频率比较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在好友的推荐下,自己给自己养老的人群,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志愿照顾模式进入到互助养老中,老年人群在好友的推荐下,和服务人群进行匹配,例如对方的实际情况、对方的人品等,在家中展开无偿养老服务。据调查,在当地人群中,有19%的老年人群愿意进行无偿养老服务,这也能感受到农村当地人缘危机的存在[1]

(二)养老服务供需有待完善

展开养老服务的基本所在是个体的需求,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城市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区域,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其资源是比较充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大多数都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对于一些发展一般的地区,其养老资源不充足,导致一些老年人最根本根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如果养老模式依照城市模式展开,那就无法满足发达地区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缺失方面的需求,并且发展一般的地区,也会忽视老年人群的特殊癖好。现阶段,城乡以及委员会从大的政策出发,给老年人群在生活方面以及娱乐方面提高服务,但是服务的内容以及模式都是比较单一的,没有思考到照料的实际需求和心理诉求的关系,对于农村中失去自理能力以及半失去自理能力的人群,展开多元思考,人群缺乏完善的需求制度,评估体系也不够完善[2]

(三)互助养老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养老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养老服务提升动力不够,无法长久展开。农村互助养老方式,其主要展现为,年纪偏小的老人为年纪大的老人进行服务,身体素质好的老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等,现阶段,这样的互助模式,主要是靠老年人的自主性和自愿奉献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设置奖励机制以及监督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热心会逐渐失去动力,在对其他老人进行帮助时,其快乐的感觉会越来越少,并且服务他人的老年人,其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对应的措施,老年人的互助方式会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而被迫中止。

(四)互助养老服务内容缺乏专业性

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区域逐渐发展起来,老年人所接受到的服务内容以及区域,会受到资金以及互助服务能力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主要有每天的饮食、生病探望、互相帮扶等,这样的情况下,专业度以及互助度是不足的,心理需求基本就是聊天,在康复护理和正规的医疗保障、专业的心理疏导方面是缺乏的,还有的地方因为对老年养老宣传的不合理,让养老受益人群受到限制,其服务的对象缩小为五保户、留守老人和高龄人群的互助养老,这样的情况下,对其他失去自主能力以及半失去自主能力的人群是不合理的,并且提供服务的时间不固定,也没有生成专业化的运转模式。

二、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策略

(一)从实际需求出发,完善互助养老评估机制

提供养老服务的前提条件是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作为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清晰的讲出自己的需求,这和提升养老效率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老年人在晚年之后独立生活时的健康水平、经济条件以及劳动能力,也会成为农村老年人是否需要外界服务的首要因素。老年人是选择自己照顾自己,还是选择别人来照顾自己,还是自己可以去照顾别人,是自己居住,还是和别人一起居住,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这些都建立在上述老年人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上。我们要对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并提供精准的服务,把注意力放在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以及照顾需求上。民政以及卫生部可以在各个乡镇地区开展调查小组,可以是上门走访的形式,对每个区域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依照年级、经济条件、身体素质、家庭状况、个体需求、自助能力等展开评估,把老年人划分成几个层次,有重点服务对象、特殊服务人群、一般服务人群等,并做好相应的信息库,把信息整理成档案,存入信息库,每年都要定时对老年人做调查和评估,并第一时间发布养老服务需求实况

[3]

(二)完善经费机制

财政资金和公益资金的投入保障,这是养老服务专业的福利。把农村互助养老构建,划分到财政预算中,以此来完善养老服务财政资金机制,提升公益彩票等对互助养老建设的支持力度。各个层级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专门对农村互助养老板块进行补贴,把水费、电费、暖气费、电话费等这些日常开销加入到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对生活有困难的互助机构以及经济上有困难的老年人群进行资金方面的扶持,此外政府还要引导乡镇企业等社会资源对老年互助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农村土地在不断的改革,政府要鼓励农村合作社、土地承包者等对互助养老事业进行支持,可以是捐物捐资的方式。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乡镇企业对互助养老机构做长期支持,鼓励公益项目以及个人捐资行为[4]

(三)完善人力资源机制

养老服务大多毕业于职业院校,对养老服务人员展开专业的培养,在学生毕业之后,进行实习和培训,并取得养老服务资格证书。政府可以在村委以及乡镇地区,设置养老服务岗位,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或者是专业人士进入到农村养老事业中,这就完善了养老服务人员体系。从现阶段农村老人、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专业的护理,还是医疗护理工作人员,还是老年人群,其救助的常识是不足的。从现状老年人互助服务的实际需求来看,要对老年人的康复、保健、预防等方面进行基本知识的宣传,并培养相关技能,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规范,可以进行资金补贴,促使社会人群和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中,让志愿者更加的规范,走上常态化的道路。

(四)完善监督评估制度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主体,有多种形式的存在,为了保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持续发展,政府要重视对此的引导和监督,完善建筑机制和评估机制,这是核心所在。在农村地区,完善工作人员体系,但是管理人员、照料人员、康复人员、心理辅导人员这些在农村地区不容易实现,会出现成本过高的现象,这些除外,可以在农村地区指派一名村干部或者是委员来展开组织运营,对互助养老事业进行管理。可以设置1名或者2名照料人员在岗位上,具体的人数可以参照实际需求进行增减。完善监督机制,对工作人员、互助人群、互助形式、资金运转、互助策略等进行评估和完善,设施动态检测,评价互助效果,如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要进行完善和修正,加强农村地区互助养老的监督管理板块。

(五)完善激励机制

对服务人员完善激励机制,增加老年服务专业大学生入职补助,激励专业人员进入到农村进入到养老服务就业中。对农村老年人进行激励,并且在农村建立养老协会。在老年人中选出党员人士以及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老人,作为组织人,成立协会提高组织文化程度,以此来解决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方面要展开资金方面的支持,让当地人独立解决问题,激励志愿者展开帮扶活动。此外还可以组织党员干部以及慈善机构,建立养老义工银行,对此做好相关记录,对于在活动表现出色的志愿者,企业要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

结语

  在调查中得知,农村老年人在文化背景、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方面都是不同的,参加养老意愿也存在差异。所以,进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要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考虑参与积极、身体素质好的老年人,此外护理人员要多和老年人沟通,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完善养老制度,为养老模式的有效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鑫,徐凌忠,温宗良,许建强,吴洪涛,胡斌.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12):924-930.

[2]杨朵.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互助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22.

[3]闫奕宇,周艳波,郝爱华.山区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乡宁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1):180-184.

[4]李峻锋. 泰安市农村居民互助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