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药合理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药合理性探索

高希衡,张强,马敏

阜南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儿科患者10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对照组,组内50例患者均未实施用药规范管制;将2022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观察组,组内50例患者均实施用药规范管制;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差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用药规范管制实施在儿科用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用药合理性;探索

儿童群体作为特殊群体,其生理功能及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方面,呈现出不健全特点,从而针对药物会出现敏感反应,表现出较差的耐受性,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用药不合理,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来促进其用药合理性十分必要[1-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儿科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实施用药规范管制后,患者用药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现选取我院接收的儿科100例患者,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时间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来我院诊治的100例儿科患者;将2021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对照组(50例);2022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8:22例;患者年龄最大12岁,最小1岁,其均值为(5.23±1.14)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0:20例。患者年龄最大13岁,最小1岁,其均值为(5.31±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纳入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未实施用药规范管制。

观察组患者实施用药规范管制:(1)积极参加到儿科病房患者的查房工作中,并对患者用药之后出现的普遍反应进行了解记录。(2)医师在为患者用药期间要严格遵守用药的相关使用规范。(3)临床药师在为患者进行用药时要仔细审核用药医嘱,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在剂型选择时,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在剂量选择时,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如检查出患儿具有肝、肾方面的疾病,则尽可能不用需要通过肝肾进行排泄的药物或是减少剂量,一旦发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需马上与用药医师进行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用药计划进行重新制定或修改。(4)医院组织开展用药知识的相关培训及宣传活动,使医务人员可以掌握与了解用药的相关使用方法,降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风险。(5)加大对于患者用药安全的相关教育,指导患者学习如何处理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方法。

1.3评价标准

1.3.1 用药差错情况对比

对两组儿科患者的用药差错情况进行记录,其中主要包括重复给药、给药途径及药品剂型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选用药品不合理等。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并对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用药差错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用药差错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重复给药

给药途径及药品剂型不合理

用法用量不合理

选用药品不合理

用药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

50

0(0.00)

0(0.00)

1(2.00)

1(2.00)

2(4.00)

对照组

50

1(2.00)

2(4.00)

3(6.66)

3(6.66)

9(18.00)

χ2

-

-

-

-

-

5.005

P值

-

-

-

-

-

0.025

2.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

皮疹

泌尿系统受损

咳嗽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异常

呕吐、恶心

腹泻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0(0.00)

1(2.00)

0(0.00)

0(0.00)

1(2.00)

0(0.00)

3(6.66)

对照组

50

2(4.00)

0(0.00)

2(4.00)

0(0.00)

1(2.00)

3(6.00)

3(6.00)

11(22.00)

χ2

-

-

-

-

-

-

-

-

5.315

P值

-

-

-

-

-

-

-

-

0.021

3.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儿科用药剂量长期以来主要根据小儿体重、年龄、体表面积的比例进行计算,并未考虑儿童各期 (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用药特点,进而出现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故此,对儿科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关键[3]。临床对于未实施用药规范管制的患者,效果不理想[4]。对于实施用药规范管制的儿科患者,用药规范化管制中可以有效防止辅助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提升药师药学的相关专业水平,加强了医护人员对辅助药物的应用水平及认识水平,为辅助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在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的基础上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用药(药物选择、剂型选择以及剂量选择等)方案,不仅强调了用药方案的全员化及人性化,从而有效降低了出现临床用药差错的风险,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这有助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提升其工作积极性[5]。通过制定相关的用药管理对策可以充分体现出医药护团队的团结精神及协作精神,有效改善了用药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合理性[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规范管制实施在儿科患者的管理中,患者用药存在的问题较少,且用药合理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雪妍,任一帆,张赛芳,屠思方.2019-2020年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4):94-95.

[2]张硕.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评价与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3):195-196.

[3]方思晓,王一博.儿科阿奇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05):737-740.

[4]朱淑平.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儿科用药合理性分析[J].海峡药学,2021,33(03):204-206.

[5]管云华,朱瑛.儿科门诊用药处方中常用药物的合理性[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166-168.

[6]刘婷.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