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张英红

黑龙江省拜泉县人民医院CT室。  1647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胃神经鞘瘤患者,了解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情况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63例为良性,占比95.45%,3例为恶性,占比4.55%;病灶形状呈现椭圆或者圆形,且直径在2.3-9.5cm之间,平均直径为(5.06±0.72)厘米;有8例患者与病灶相邻的胃粘膜有明显强化情况;其中30例患者的病灶内部呈现出心型囊变,36例患者的病灶质地均匀。64例患者病灶成功切除,治疗成功率为96.97%,2例患者转保守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后续随访,预后效果相对较高,表明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结论:针对胃神经鞘瘤患者利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很好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且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治疗

    胃神经鞘瘤在临床上比较少,且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经常与胃部其他肿瘤混淆,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1]。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胃神经鞘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需要加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通过诊断和鉴别,快速检出胃神经鞘瘤,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更好的进行治疗和干预[2]。因此,诊断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属于常见诊断技术的一种,将其运用于胃神经鞘瘤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36例,女性患者例数为30例,患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49.68±1.77)岁,所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和CT检查确诊,其中临床症状为腹胀、消化道梗阻的患者20例,临床症状为腹部肿块的患者12例,临床症状为黑便、呕血的患者22例、临床症状诶上腹部疼痛的患者12例;肿瘤位置在胃底部的患者22例、肿瘤位置在胃体大弯处的13例、肿瘤位置在胃体小弯处的31例;肿瘤最大直径为9.5厘米,最小直径为2.3厘米,平均直径为(5.06±0.72)厘米。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向患者讲解有关于多层螺旋CT扫描的相关内容,并且提前做好胃肠道准备,包括检查当前需要禁食,保持八小时左右的空腹,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水分让胃腔保持充盈。在扫描的时候,先进行常规的平扫,扫描范围为整个胃部,然后转为增强扫描模式,对可以部位进行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之前,可以将100毫升欧乃派克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到患者体内,速度控制在每秒2.5毫升,持续30秒后,开始动脉期扫描,持续80秒后,开始静脉期扫描。完成扫描后,根据CT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疾病特征,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然后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通过手术进行病灶切除病灶。完成后,做好止血处理,保证止血效果满意后,完成手术后续处理。

1.3观察指标

    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手术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

2结果

2.1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63例为良性,占比95.45%,3例为恶性,占比4.55%;病灶形状呈现椭圆或者圆形,且直径在2.3-9.5cm之间,平均直径为(5.06±0.72)厘米;有8例患者与病灶相邻的胃粘膜有明显强化情况;其中30例患者的病灶内部呈现出心型囊变,36例患者的病灶质地均匀。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现出持续性强化,但是囊变区没有强化,且本次所选的病例都没有钙化病灶,没有出现腹水,且淋巴结没有像远处或者临近的脏器转移,相邻被覆盖的黏膜也没有出现溃疡。

2.2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有64例患者病灶成功切除,治疗成功率为96.97%,2例患者转保守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后续随访,预后效果相对较高,表明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讨论

近年来,因为人们的饮食作息不规律,胃肠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胃神经鞘瘤是一种发生率高的良性胃部肿瘤[3]。相关研究表示,胃神经鞘瘤大多是因为雪旺氏细胞诱发的,大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患病的时候,会出现胀气、闷痛、腹胀等情况,因为特异性症状不多,很容易被误诊[4]。为了更好的治疗患者,临床上可以运用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66例胃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很好的区分良恶性,了解病灶情况,包括病灶直径、病灶形态、病灶内部情况等,根据CT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后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成功率高达96.97%,且后续预后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与王艳,吴慧,徐国斌,等

[5]在胃神经鞘瘤9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针对胃神经鞘瘤患者利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很好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且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萍,陈光祥,舒健,等.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鉴别诊断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1(02):155-159.

[2]莫泳康,郭奕群,王寿扬,等.胃神经鞘瘤与低危险度胃间质瘤CT影像鉴别诊断[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32(02):103-105+108.

[3]王磊,任法云,张俊强.多层螺旋CT对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21,19(04):352-355.

[4]马菊香,韩军利,李绪斌,等.多层螺旋CT对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0,43(02):156-161.

[5]王艳,吴慧,徐国斌,等.胃神经鞘瘤9例多层螺旋CT表现[J].肿瘤学杂志,2019,25(05):4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