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中医科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中医科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叶梅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古 包头市 014010

【摘要】目的:评估中医科教学管理中实施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中医科护理学生,收治数量为64名,按照奇偶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2名,常规组运用常规教学,试验组选择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模式,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教学前后成绩分值、学习能力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前成绩分值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分值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的中医科护理学生表达沟通、专业技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学生,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医科教学管理中开展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效果确切。

【关键词】中医科;教学管理;护理临床教学路径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医护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舒筋活络、通经活血、调理内外、祛病延年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针对中医科护理教学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模式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中医科护理学生,收治数量为64名,按照奇偶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2名。试验组性别为男11名、性别为女21名。中医科护理学生年龄低值取19岁、高值取25岁,年龄均值取(22.05±2.13)岁。常规组性别为男9名、性别为女23名。中医科护理学生年龄低值取19岁、高值取25岁,年龄均值取(22.02±2.10)岁。就试验组与常规组中医科护理学生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不可见2个组之间差异p>O.O5。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教学,试验组选择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模式,第一周:本周中医护理教学的方式包括小课堂讲座、视频多媒体教学等,讲解与回顾以往的理论知识,保证学生对西医护理常识、中医护理常规理论与辩证理论予以全面了解,并以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护患交替操作[2]。第二周:本周中医护理教学的方式是带教老师一对一进行按摩、针灸、中药敷疗、雾化吸入、灌肠等中医操作,并掌握穴位定位,每名学生均可得到操作教学,并在持续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学习,可尽早进入临床进行真实练习[3]。第三周:本周中医护理教学模拟进入临床进行实践护理,并进行病案撰写,学生将掌握电针或专业性按摩手法等适宜的中医理疗操作,实行组长抽查提问制度,学生将掌握病历书写,并在小组讨论中总结每个人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等。第四周:本周中医护理教学将对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汇总,并可查阅文献进行技能升级,引导学生将积极参与查房并进行案例汇报,对之前总结出的错误进行系统评价,并仔细回想3周内的护理操作,逐一差缺纠错,认真写好实习总结[4]

1.3统计学分析

64名中医科护理学生资料采取SPSS 21.0加以分析,计数资料(表达沟通、专业技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情况)通过X2检验方式统计,写作形式为n(%),计量资料(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前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分值)通过t检验形式对比,写作形式为(x±S),组间检验结果呈现P<0.05,证实具有组间差异。

2结果

2.1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前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分值比较

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前成绩分值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分值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见表1。

表1: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前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分值比较[分]

组别

例数(n)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

试验组

32

67.02±6.40

95.50±3.76

52.30±8.04

93.79±3.91

常规组

32

67.53±6.18

91.57±4.77

52.63±8.12

89.88±5.41

t

0.3242

3.6602

0.1633

3.3135

P

0.7468

0.0005

0.8707

0.0015

2.2中医科护理学生表达沟通、专业技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情况比较

试验组(93.75%、96.88%、100.00%、90.63%)的中医科护理学生表达沟通、专业技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75.00%、78.13%、68.75%)的学生,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见表2。

2:中医科护理学生表达沟通

专业技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表达沟通

专业技能

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试验组

32

30(93.75)

31(96.88)

32(100.00)

29(90.63)

常规组

32

24(75.00)

24(75.00)

25(78.13)

22(68.75)

X2

4.2666

6.3353

7.8596

4.7300

P

0.0388

0.0118

0.0050

0.0296

3讨论

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是针对中医院临床护师必须接受的培训,旨在提高护师中医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一种在临床上备受重视的培训手段。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概念,认为该模式可以充分提高各科临床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操作水平[5]。本研究在中医科教学管理中实施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模式,结果显示,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前成绩分值对比结果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中医科护理学生教学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分值高于常规组,试验组的中医科护理学生表达沟通、专业技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学生。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中医临床实践规范进行操作,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医临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操作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衔接[6]。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依托于先进的中医科护理技术,可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资源配置等,从而实现中医科护理教学的高效管理和优化升级。

综合以上结果,中医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于中医科教学管理中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志芳. 融入微信公众平台的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3):24-26.

[2] 钱蓉,李培君,康年松,等. "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在提高中医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180-181.

[3] 李慧. 多元化路径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6):49-51.

[4] 高志芳,李晓晨. PBL结合CBL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24-27.

[5] 徐敏,叶美娟,范金黄. 视频教学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7):140-141.

[6] 张瑞雪,郝书婕,袁亚美,等.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服务性学习在中医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