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湖泊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湖泊保护措施

李小菠 ,丁纯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饮水安全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安全既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湖泊水源,因其埋藏于地下不易治理,对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根据规范科学、合理地划定或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也是做好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的重要保障,是水源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饮用水源;湖泊;保护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迫在眉睫,国务院、生态环境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地方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要求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要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水质达标率。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2021年进行了2020年水源评估,评估基准年为2020年。

1饮用水源概述

现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成果是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编制完成,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1年批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发布于2007年,为首次发布,(HJ338-2018)为该规范的第一次修订,此次修订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和明确,并由HJ/T338-2007的推荐规范升级为HJ338-2018管理规范。

2水源达标状况(SQ)分析

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饮用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进行,根据各组分含量将饮用水质量分为5类:Ⅰ类、Ⅱ类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Ⅴ类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2020年对西水源地水质进行了93项全指标监测。涉及的分析仪器有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根据监测数据,对全年的水质检测指标进行评价,监测指标全部达到质量标准Ⅲ类以上水平,检测评价结果均为Ⅲ类,评价结果均为“较好”。水源达标状况评估内容为水量达标率(WSR)和水源达标率(WQR)。西水源地水量达标率(WSR)为100%,水源达标率(WQR)为100%。2020年未对东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所以认定其水源达标率(WQR)为0;东水源地达标取水量为0,取水总量为0,所以认定其水量达标率(WSR)为100%。水源地水量达标率(WSRs)为100%,水源达标率(WQRs)为50%。则SQ=(WSRs×0.7+WQRs×0.3)×100=(100%×0.7+50%×0.3)×100=85。

3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湖泊保护措施

3.1完善水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能力

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和水质安全的重点是水质达标,加强和提高监测能力,保证监测工作质量,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和有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合理布设监测点位。河流型水源和湖库型水源,分别在取水口和周边至少设置一个监测点位,包括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二是合理制定监测项目。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61项指标,每月监测一次,108项全分析每年进行一次监测。湖泊饮用水源地按照《湖泊质量标准》中规定的23项每月监测一次,全分析39项每年监测一次,重点地表水源地要增加叶绿素a和透明度监测。三是合理评价水质状况。一级保护区达到Ⅱ类水质要求,二级保护区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四是开展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具有及时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实现水污染的预警预报,可快速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五是要切实加强地表水、湖泊源地水质、水量监测。凡检出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应纳入例行监测,分析变化趋势,并排查污染来源,制定整治方案。

3.2加大饮用水监管力度

全面实行饮用水取水总量、水位控制。组织编制饮用水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饮用水监测站网建设,加强规模以上饮用水取水户和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监控。加强现有饮用水环境监测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完善饮用水监测信息的共建共享和联合报送制度。加快饮用水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饮用水超采治理及水位变化预警、预判。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扩建延伸,对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地方,不再审批取用饮用水,已经审批的逐步退出。加强饮用水执法工作,特别是对饮用水水位持续下降、饮用水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严禁违规违法取用饮用水。加强城市建设项目基坑疏干排水监管等,组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3.3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进一步借鉴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相关管理制度和成功经验,制定切合实际的水源保护公众参与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公众在环境保护参与中的地位,明确规定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最大程度发挥公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拓宽公众参与水源地保护的途径。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立法的公众参与权,拓宽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渠道,让更多的民众参与环境保护。其他国家保护水源地的做法表明,制定严格的水源保护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实施严格的管理手段,明确水源保护实施的责任主体,是做好水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工程手段保证水量,技术手段保水质,行政手段保协作,法律手段保安全,应急手段保供水的水源保护手段也可以很好的借鉴。

3.4风险防控(RMR)

水源地准保护区及其密切相关的汇水范围内未发现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行业、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产生或排污企业及重点污染源,判定该水源地风险源名录完成率为100%。东水源地和西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存在县级以上公路的穿越现象,存在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情况,水源地尚未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因此判定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建立率均为0%。东水源地风险管理(RMR)为50%,西水源地风险管理(RMR)为50%,水源地风险管理(RMRs)总体状况为50%。

3.5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饮用水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工作,需要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认真履行各自管理职责,实现饮用水综合治理。特别是水利部门要依法履行饮用水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健全饮用水工作推进、监管执法等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饮用水管理。

3.6统一而有别

饮用水饮用水水源群井位于同一地理单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开采方式一样,可统一描述群井区域饮用水径流、排泄等内容。但根据各井成井柱状图可知,各水源井含水介质类型并非单一介质,因此在调整保护区范围时,为使保护区范围更合理,可根据每眼水源井的介质类型确定保护区半径计算公式参数中的渗透系数,分别计算每眼井的保护区范围,再根据周边定界条件确定保护区四至及面积。建议同类型涉及群井水源保护区划分或调整时,也应根据单井成井报告获取对应经验公式法中的参数,分别计算保护区半径、分别划定保护区范围,确保水源保护区科学、合理。

结束语

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和环境管理状况,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进一步完善评估技术方法,为后续开展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和年度变化趋势分析奠定技术和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伟.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9,31(11):213-214.

[2]李轩甫,刘蓓.“四个强化”推动饮用水源公益保护实践[N].检察日报,2019-09-08(003).

[3]谭懿.夜郞湖饮用水源现状分析研究[J].绿色科技,2018(08):70-71+74.

[4]邱莉萍,刘全旸,王鹏.浅谈刘家峡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8,34(07):16-18.

[5]古丽尼沙汗·沙比提.关于饮用水源的保护之我所思[J].才智,2018(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