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疾病急救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小儿热性惊厥疾病急救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曹敏

资兴市中医医院   湖南资兴  423401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热性惊厥疾病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计抽取本院小儿热性惊厥患者80例,采取单双号法分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取急救护理干预,参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患儿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护理有效率与参比组对比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退热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比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疾病当中采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使患儿护理有效率提高。

【关键词】热性惊厥;急救;护理干预;退热

高热惊厥患儿一般受到感染因素影响会存在突发性高热,使患儿出现局限全身肌群痉挛性抽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疾病,此疾病发病率较高,一般在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中常见,其感染因素影响下患儿的体温迅速提升,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由于患儿机体各项指标均未完整发育,机体的调节功能较弱。如体温上升到39℃时会产生肌肉抽搐及惊厥,处理不当会引发惊厥频繁产生,并使惊厥持续时间延长。小儿高热惊厥治疗过程中结合有效急救护理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疾病预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1]。本次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2-2022.1期间,本医院治疗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80例。纳入标准:确诊热性惊厥,无临床治疗禁忌;排除标准:存在语言表达及精神功能障碍者;单双号法分组,参比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区间1-3岁,平均3.84±0.22岁;干预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区间1-3岁,平均3.79±0.26岁,对比分析两组常规资料,得到对比结果P>0.05,则属于合理分组。

1.2方法

参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后应结合积极降温,分为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一般用温水擦浴、冰敷等方法帮助患儿降温。药物降温可以应用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降温,口服布洛芬降温,遵医嘱对于患儿的临床变化密切观察。并为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组采取针对性护理:①对症护理:患儿产生惊厥时应立即将头部枕头去除,保持平卧在床上,并解开衣带,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及唾液进入到患儿气管儿当中诱发窒息,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性,为提升患儿呼吸道通畅性利用吸痰器为患儿结合吸痰,如患儿频繁抽搐应利用牙垫在其口内垫上,避免咬舌。②氧气护理:患儿惊厥后机体内会产生呼吸不畅的情况,使其耗氧量提高,诱发脑组织缺氧,为避免患儿由于缺氧导致的脑水肿,使其惊厥情况加重,应为其结合吸氧处理,并将鼻导管氧流量控制为0.5~1.5L/min,患儿面色红润后逐步降低氧气流量。③病情监测及观察:患儿维持平卧状态,意识恢复后结合生命体征体温监测,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效处理。④降温护理:高热惊厥患儿应维持体温在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利用冰敷以及冷毛巾冰敷,时间为6~12分钟,同时,可利用温水对患儿全身擦拭,使其机体温度降低,并纠正患儿体温。⑤降低颅内压护理:对于颅内压过高的患儿需要遵医嘱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有效减轻水肿。⑥口腔、皮肤护理:应利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于患儿进行口腔清洁,维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患儿床单更换。

1.3观察指标

护理研究指标:护理有效率、患儿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有效率分为3级。显效:患儿高热及惊厥情况消失;有效:患儿高热及惊厥情况改善;无效:患儿高热及惊厥无变化,护理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急救护理干预效果通过SPSS23.0系统进行统计,护理有效率应采取(n,%)表示,卡方进行指标检验,患儿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利用()表示,t实施数据计算、检验,其中可获得P<0.05,则表示两组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参比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干预组护理有效率相比于参比组,指标对比差异性较强(P<0.05),见表1所示:

表1:干预组、参比组护理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干预组(n=40)

20(50.00)

18(45.00)

2(5.00)

38(95.00)

参比组(n=40)

12(30.00)

17(42.50)

11(27.50)

29(72.50)

X2

-

-

-

7.4397

P

-

-

-

0.0063

2.2干预组、参比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对

干预组(退热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较为优势,短于参比组(P<0.05),见表2所示:

2干预组、参比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对

组别

退热时间(h)

急救时间(min)

惊厥消失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参比组(n=40)

45.24±1.25

38.24±1.61

6.63±0.72

9.21±1.62

干预组(n=40)

29.11±1.88

24.67±1.55

4.61±0.52

5.45±1.44

t值

45.1867

38.4024

14.3846

10.971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疾病,其自身中枢神经未完全发育会存在泛化兴奋性冲动,诱发机体神经元产生过度异常放电,使患儿机体骨骼肌群产生短暂性不随意收缩,诱发患儿牙关紧闭,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通常情况下,患儿机体温度在38.5℃时,会产生惊厥反应[2]。如惊厥未及时改善,惊厥时间延长会导致患儿惊厥次数增加,并加重对患儿脑组织的损害,使此疾病后遗症严重程度提高。受到疾病影响下,会使患儿机体大脑组织受到严重损害,儿科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快速对于患儿的症状进行抑制,并缩短惊厥时间,减轻脑部损伤[3]。通过急救护理、降温护理、惊厥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能够使患儿护理效果提高,并减轻脑组织缺氧,预防缺氧引发的脑部水肿,使患儿产生呼吸暂停。可利用简易呼吸器协助呼吸,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呼吸囊挤压,并维持呼吸通畅性,使急救效果得到保障。降温护理过程中可利用冰敷的物理方式使患儿高热现象减轻,如物理降温方法不够理想需要结合药物降温,维持患儿体温在38℃以下。皮肤护理当中应为其更换出汗、沾湿的衣物,并维持床单元清洁,提升舒适度。护理人员应强化对于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家长对于高热惊厥的认知较低,会存在紧张情绪,应为其结合有效的护理宣教,提高疾病认知。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个体情况,结合演示指导,使患儿顺利康复[4]

    综述,急救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小儿热性惊厥疾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使患儿疾病预后改善。

    参考文献:

    [1]梁婉琪,曾洁敏,王晴柔. 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儿童热性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6):92-95.

    [2]陈慧艳. 程序化护理在儿童热性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9):103-105.

    [3]肖云珍,苏燕清. 微信在小儿热性惊厥家庭急救护理中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1):190-192.

    [4]赵华梅. 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探究[J]. 光明中医,2018,33(22):3425-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