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全科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全科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

孔祥贞

永靖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取样法”分参照组(常规护理)、联用组(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干预)各35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联用组FMA、BI值更高,NIHSS值更低;依从率更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提高活动能力、依从性,值得推崇。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依从性

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为脑梗死,是指:外界因素引起脑组织局部区域出现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具较高患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分析此病病因较复杂,其中遗传、高血压及情绪激动为常见因素,患病后呈意识不清、生活无法自理及肢体障碍表现,病情加重则危及生命。有效治疗可稳定患者病情、减缓症状,但仍有80%的群体伴偏瘫等后遗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故辅助有效护理很重要。樊建妮[1]证实,常规护理以口头阐述、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内容为主,虽有一定价值,但研究深度及广度缺乏,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联用组(35例):男/女=20例/15例,年龄60-84岁,均值(72.25±2.36)岁;病程1-6月,均值(3.24±1.17)月;参照组(35例):男/女=22例/13例,年龄61-85岁,均值(72.39±2.45)岁;病程1-7月,均值(3.38±1.25)月。P>0.05可比。患者知情、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与《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相符,颅脑CT或MRI确诊;②呈肢体活动障碍、单侧偏瘫;③意识及神志清晰;④体征稳定;⑤年龄60-85岁;⑥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病变;②重症感染;③骨关节系统疾病、恶性肿瘤;④认知障碍;⑤资料流失。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口头阐述、病情评价及基础指导等。

联用组(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干预):(1)早期康复护理:①被动训练:卧床静养时,护士间隔2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受压部位按摩,对患侧肢体肌肉产生按摩刺激,完善康复准备;②主动训练:协助取仰卧位,硬板床上实行Bobath握手,借助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带动,练习上举90度,练习时康复师做好口令指导,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为主,逐渐过渡于肩、肘、腕关节活动;③练习坐位:辅助患者将双腿放置于床边,将体位调整为侧卧位,一手将患者肩部或腋下托住,一手对其双膝后方轻扶,口令指导患者对头部进行向上侧屈,通过对骨盆扭转向坐位转移;④练习立位:协助取坐位,护士在患者正前方站立,指导其Bobath握手、髋关节屈曲,躯干自然前倾、转移重心于双腿,转移足前掌部,护士将患者臀部用双手扶住,协助带动身体呈立位,逐渐过渡于下床站立、扶床行走等,结合个体差异,对每日练习时间及步行距离合理设定,有计划地引导患者穿衣、进食等;(2)全科护理:治疗期间登记患者资料,告知偏瘫原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认知度,主动与其交谈,对患者康复感受、康复意愿了解,有计划地对康复训练强度调整,将健康教育次数增加、提高患者配合度,并列举既往治愈良好病例,协助树立信心,每日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每晚临睡前减少咖啡因等饮品摄入,辅助音乐、报刊等,转移身心放松、提高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评估肢体功能(以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满分100、分值愈高愈好)、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3](NIHSS),总分42,分值愈低愈好)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价,总分100、分值愈高愈好)。

治疗依从性:制定调查问卷,百分制,依从≥85分,部分依从60-84分,未依从<60分,依从率=

1.4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干预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联用组FMA、BI值更高,NIHSS值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比较(±s,分)

组别

FMA值

BI值

NIHSS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联用组(n=35)

68.32±3.47

85.32±3.65*#

72.57±3.69

90.63±4.21*#

25.21±2.69

11.23±1.64*#

参照组(n=35)

68.54±3.52

80.41±3.24*

72.64±3.75

82.63±3.18*

25.38±2.51

18.67±1.53*

t

0.263

5.952

0.079

8.971

0.273

19.625

p

0.793

P<0.05

0.938

P<0.05

0.785

P<0.05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治疗依从性

    较参照组,联用组依从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治疗依从性比较[(n),%]

组别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联用组(n=35)

21(60.00)

13(37.14)

1(2.86)

34(97.14%)

参照组(n=35)

20(57.14)

9(25.71)

6(17.14)

29(82.86%)

x2

--

--

--

3.968

p

--

--

--

0.046

3

有文献报道[4],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行,分析:①考虑个体差异,实行阶段性护理措施,协助其对康复目标、相关训练价值了解,提高疾病认知度及配合度,根据康复阶段差异、实行临床康复教育,从被动训练逐渐过渡于主多功能训练、坐位练习及立位练习等,经按摩刺激患侧肢体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②辅助情志调理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缓心理刺激,稳定情绪,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提高舒适度,达到预期康复效果。

本研究示:①联用组FMA、BI值高于参照组,NIHSS值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偏瘫、活动障碍表现,引起神经功能缺损,故联合护理可提高肢体功能、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②联用组依从率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常规护理单一、应用受限,故联合护理可提高依从性。

综上所述:脑梗死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可提高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减缓神经缺损、提高依从性,优势良好。

参考文献:

[1]樊建妮,兰燕,赵秀荣.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8):133-135.
[2]邓晓敏,崔琼,于文静.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9):149-151.
[3]席小兰,罗丽珍.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99-1600.
[4]夏传红,高升梅.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4(3):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