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诗人黎建三作品风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广西诗人黎建三作品风格研究

焦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黎建三出生于官宦之家,是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的广西桂东南诗人代表。在成为知县以后,他常年奔走于他乡,是廉洁爱民的好官,深得民心拥戴。当然,黎建三也唯才是举,本人更是善文学写作,拥有《素轩诗集》这样的名作。正如他的人生坎坷、漂泊在外一样,黎建三在诗歌创作中也在不断呈现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复杂。所以本文中就简单研究了广西桂东南诗人黎建三的诗歌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希望深入了解这名宦官诗人的一生一世。

关键词:夸张文学说法;乡愁;批判反思;写景;黎建三

我国广西文学经历历史数百年,其中广西黎氏为壮族土著大姓。在众多广西诗人中,姓黎者就超过四十余人,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非黎建三莫属。黎建三虽然仅仅是八县知县一名,并非海内名流,但是他作为岭西壮家的文学创作者实属翘楚。

一、关于黎建三

对于黎建三而言,他游宦超过二十年,对于异域风物、生活风俗、人文风情等等了若指掌。而作为一名知县宦官,黎建三为官时期更是心系百姓、忧患国家、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黎建三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情感。在深受儒学润养的黎建三本身文学创作风格十分豪迈,且诗歌中所蕴含的性灵之美也令读者唏嘘感叹[1]

二、黎建三的诗歌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分析

(一)意象孤清

    在黎建三的现实世界中,他一直都在讨论人们生活价值的失衡,这导致人们无法寄托于故乡,更无法找到家庭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会引发人们的悲伤情绪,这些都表现出了黎建三的文学意象相当之孤冷和清寡,所有的意象情趣都是灰色和低调的。如此看来,黎建三的文学创作意象选择更为直率,所表达的孤清之感相当真实。例如在《丙申中秋感赋》诗中就有一联:

“燕市酒痕游子梦,空山霜影墓门秋。[2]

这一场景的背景就是中秋佳节,人们阖家团圆,共享皓月美酒,但黎建三身居异地,在京城寓居,距离家乡千山万水,只能对酒当歌,饮下的是苦酒与乡愁。所以在黎建三的诗歌创作中,“游子梦”这一主题始终存在,他游荡于“游子梦”与“酒痕”之间,虚实交叉令人恍若隔世、唏嘘不已。如此看来,黎建三在文学表达风格中强调意象表达,展示孤楚情绪,甚至在写景过程中也有想象。即运用“白描”这一文学创作手法来大面积、有层次的铺陈灰色基调,所泼洒出的“空山”与“霜影”都异常孤冷清静,甚至有一丝诡异[3]

黎建三深知一点,诗歌文学创作中对于冷暖色调的把握必须精确,否则就容易营造出一种光怪陆离的情景。比如说,“霜影”和“游子梦”的意象叠加非常巧妙,通过描述自身孤守落后的南国来创建“情感碰撞”,在思想情绪交融过程中更寻求一种协调统一。当然,黎建三所描绘的意象也有热闹之处,他在诗歌中所呈现的“燕市”门庭若市,但也沾染了一丝哀叹之情,这是黎建三一个人的孤单,也是“燕市”一群人的狂欢。这种情感表达上的情景交融注重文学整体性表达,但是其中的诸多情绪也能分离出来,若隐若现。

(二)爱情真挚

黎建三一生怀念故土,但是他长期身处南疆,山高水远,根本没办法回到故乡,甚至长期与世隔绝,这令他十分落寞。所以在黎建三的作品中,大量民俗风情、自然山水都被他用诗歌文学记录下来,其中就包括了对于当地壮族土著人民的爱情婚姻记录。

实际上,黎建三的诗歌文学作品是非常浪漫的,因为作为一名桂东南诗人,只有他的诗歌令人醉心,对于真挚爱情的表达入木三分。身居南疆数十年,黎建三已经深深了解了当地壮族人民的情感沟通方式与联合婚姻社会功能表现。所以,他也用诗歌文学作品建立了对于当时社会的爱情双向交流社会载体。就比如说壮族山歌,这一点在他的文学诗集《素轩诗集》中有所表现。这里有黎建三面对妻子吟唱的情歌,其纸短情长、字字情深,正唱出了诗人远离他乡、与爱妻山水相隔的尴尬窘境。在《望夜对月》中就是如此,如[4]

“半载月无今夜好,多情人似去年痴。”

在诗句中,黎建三分别将“月”、“夜”、“人”和“年”等诸多意象巧妙整合起来,特别侧重于对眼前风景和身处环境的深层次刻画描写,所照应的正是“望夜对月”主旨。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黎建三还大胆使用了“起兴”这一文学表达手法。在联想过程中,黎建三的意象与意境同样唯美,且二者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特征,在描述缠绵悱恻的情感过程中更运用到“起兴”文学表现手法,将这种爱情情感抒发得入木三分,上下贯通于诗歌之中。比如说“月好人痴”的“情场”联动相当之巧妙,它以最为平实的物象物景来抒发最为深重而自然的感情,情景一体,浑然天成,从而阐明了本联的主旨——相思之情和忠贞之心。

如此看来,黎建三内心的孤独是难以用诗歌作品来简单表述的,他更希望自己不是固守南疆的官宦,而是能够将思想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对于壮族人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描述恰好寓情于景、于民俗,为黎建三寄托情感提供了空间。客观讲,黎建三自幼受到壮族族群中尊重女性文化的影响,且深受儒家文化滋养,所以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相当温润,对于爱情与婚姻生活的美好渴望与坚守更是矢志不渝

[5]

总结:

在本文看来,黎建三也是一名极为特殊的桂东南诗人,因为他的诗歌中所表现的“性灵之美”相当微妙,在意象表达方面也注重对于爱情的描写,这表现了他远在他乡却对妻子爱情的忠贞不二。众所周知,黎建三是壮族文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思想载体,所以他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性灵之美”相当温润,在文化交流融合表达上也表现出了矛盾但复杂的情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如此看来,黎建三的诗歌文学创作风格是细腻且微妙的。

参考文献:

[1] 马志英. 清代壮族诗人农事诗的书写向度及其价值探赜[J]. 民族文学研究,2023,41(1):131-139.

[2] 叶官谋. 论清末壮族诗人黄焕中的现实主义诗歌[J]. 河池学院学报,2022,42(5):1-8.

[3] 鹿义霞. 俗世中的残酷与诗情 ——广西壮族作家韦孟驰诗歌论[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5):59-62.

[4] 朱星雨,陈爱中. 对《百鸟衣》的文化透视——兼谈韦其麟诗歌的象征性[J]. 文艺评论,2022(3):37-46.

[5] 黄璐. 论壮族诗人韦其麟的革命叙事诗[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6):54-58.

作者简介:

焦健(1980.9- ),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