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建筑物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姜维政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在设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大大提升,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以及建筑理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但是,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地质灾害发生时,很容易给建筑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并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为此,加强对建筑物地质灾害影响的研究,提升建筑物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抵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物;灾害防治技术

一、地质灾害概况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地质运动。地质灾害的种类较为多样,包括地震、火山、泥石流、水土流失、坍塌、地裂缝和滑坡等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较多,会给建筑物以及居民人身财产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极具代表性的地灾类型,其波及范围较大、损害较为严重,对地震的预测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及板块运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地应力的释放会造成局部地区剧烈的晃动,并伴随滑坡、崩塌以及地裂缝等次生灾害。除地震之外,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还有火山、泥石流等,这些地灾的发生,同样给局部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造成建筑的损坏或坍塌,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将会给建筑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便是墙体裂缝,即建筑物的墙体部分出现开裂。导致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墙体受到强烈外力的影响。从地质灾害方面分析,造成墙体开裂的原因可能是溶蚀作用、地震灾害。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分析和评估,基岩顶面的起伏变化较大,导致建筑物的覆土层结构非常不均匀,当地下水位由于施工排水而下降之后,土层中的水压会相对减小,有效应力随之增大,最终会导致土体压缩,建筑物出现沉降,在外力作用之下墙体出现裂缝问题。此外,当建筑物所在区域发生地震灾害时,由于建筑物受到强烈的振动影响,建筑物墙体也会在外力的影响下而出现开裂问题。地面塌陷,也是建筑物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地面坍塌同地质灾害之间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造成地面塌陷的原因较为多样,如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地基施工不合理、施工材料质量低下等,而地质灾害,则是导致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如果缺乏对该区域内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勘察和评估,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施工很容易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在土层失去支持的情况下,出现溶洞作用,土颗粒流失,建筑物因此而塌陷,造成岩溶塌陷事故。而在部分地壳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带,如果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合理的预防措施,没有对墙体和地基进行加固,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很容易因地震灾害的影响而发生地面塌陷,并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策略

1.重视对施工区域的勘察和评估

为避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地面塌陷、墙体裂缝等问题的发生,必须要重视对施工区域的勘察和评估,针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的防护能力,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首先,在建筑物设计之前,应该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文献予以查阅,以了解基本的地质灾害情况,针对较为频繁的地质灾害制定一定的预防措施。其次,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勘察,利用遥感技术等先进的勘察技术深入地了解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了解地下水、岩层及土质等相关信息,采用形变量检测结合力学模型展开具体分析,針对土质疏松、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要采取合理有效的途径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防止地面塌陷、墙体裂缝等问题的产生。

2.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

建筑结构的优化,是预防和防治地质灾害最为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的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为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地质灾害防治和预防等方面的分析和思考,加强对建筑物建筑结构的优化,比如夯实地基、严格筛选建筑材料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对建筑物整体牢固性的提升,当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更好的降低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将人身财产损失降为最低。

总结:

地质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建筑物沉降、墙体裂缝、地面塌陷等,给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地质灾害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其发生的随机性较高,在建筑施工中必须要以地质灾害的预防为主,加强对建设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结构的勘察和分析,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尽量降低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充分的保证人身安全,降低经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袁艺.灾害灾情评估研究与实践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01)

[2] 田东升.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09)

[3] 卢春平.谈地质灾害对建筑影响及其防治[J].低碳世界,2013(12)

[4] 林树枝,黄建南.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以厦门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09(05)

[5] 焦建.地裂与地面沉降灾害机理与预防措施--以陕西为例[J].地理教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