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塑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塑造

武倩,周娇,孔亚维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最近这些年来,国家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尤为关注,加大了扶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步伐持续加快,这是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落实与深化,符合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建设,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面貌得到改善,但建设模式存在共性问题。若一味模仿城镇化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忽略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域特色,易导致“千村一面”的现象。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利用具体形态空间构建,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为当地居民创造美丽、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特色风貌

引言

美丽乡村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目标,中共十八大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在乡村,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延伸,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同时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1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相关概述

1.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凸显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全党工作重点。美丽乡村这一概念于2013年提出,而乡村振兴战略同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战略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发展,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两者都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全新认识和理解。

1.2美丽乡村概述

“乡村”指的是人类形成聚居属性且不属于城镇规划区以内的地区,它包含了空间和社会的两重属性,对于“美”的理解,其内涵是多变且深广的。“美丽乡村”具体所指的是形式上具有整洁的村容环境、科学的规划布局、优美的自然景观;内涵上包含优良的民风民俗、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经济上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产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所追求的是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村落历史文化得到保护、村庄产业联动、经济水平提升的自然美、生态美、社会美、经济美和人文美。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塑造相关建议

2.1重视环境整治工作,美化农村生活环境

第一,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建立健全农村垃圾集中投放、集中收集、集中转运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每村配备1~2台垃圾清运车,每组配备1~2名垃圾保洁员,生活垃圾要分类放入垃圾桶,实行日产日清日转运;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开展垃圾分类政策宣传,强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第二,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治理,严禁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做到村内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等地无黑臭水体。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第三,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提升行动,美化乡村生态环境。开展村庄主次街道硬化行动,各村要通公交车,方便群众出行;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利用春冬季节大力开展植绿补绿行动,对道路两侧、宅间空地、庭院空间、河道池塘等载体进行绿化,加快村庄游园绿地建设;开展村庄亮化行动,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要安装路灯,建立村庄亮化管护长效机制,方便群众出行;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整治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私搭乱建行为,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美化村庄环境。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奖励措施,定期开展评选活动,提高农民的主动性,加快舒适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2.2加强乡村生态系统建设

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且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一是开展村企合作。美丽乡村建设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和产业的支撑。当然,鉴于企业的经济理性人属性,不应将其定位为纯粹的公益性援助,而是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农村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乡村经济转型的带动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引导者。因此,应加强村企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足够的就近就业机会;二是加大监督力度。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的过程,因而应建立绿色GDP评估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监测,彻底扭转漠视农村环境建设的错误观念,从源头上对生态污染进行系统性整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使GDP指标既能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能反映经济活动所付出的代价,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

2.3建筑风貌重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要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保护原有建筑风貌,重现原生态田园风光。所谓重塑,就是把过去我们在乡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纠正过来,使乡村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看到现在一些村庄,都是红屋顶、瓷砖墙等千篇一律的建筑。稍微有点特色的,最多就是一排排式样和风格千户一面的小洋楼。晋南民居特有的青砖灰瓦、以檐见长的风貌已荡然无存。千村一面、乡村景观城市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我们不反对借鉴西方建筑结构,也不反对个性设计,但要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保留中国传统建筑风貌。我们可以挖掘乡村个性化特点,打造乡村独特的乡村建筑,或者根据乡村特色产业需要,重塑个性化的乡村建筑。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其中瞒着怀孕的妻子放弃个人留学梦的第一书记马亮,用自己的画笔建设乡村最美家乡。今天,从新型城镇化到留得住乡愁再到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建筑界的神笔马亮,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专注建筑思考,通过建筑设计,帮助人们跨越城乡之间的价值鸿沟。

2.4绿色发展指导农业产业转型

各地要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因地制宜,激发乡村发展动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中,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建设共同富裕美丽乡村。按照乡村资源禀赋分配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抓住各个省市生态条件优越、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结合各地深厚的历史条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极培养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产业。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的使用,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新技术,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步伐,积极开发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品牌。

2.5旅游形态空间构建

乡村旅游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故将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与旅游文化形态空间构建有机结合尤为必要。乡村文化景观空间规划既要考虑乡村建设用地与乡村周边生态板块(水体、山体、农田等)的布局关系,还要考虑内部生活空间的生态化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乡村用地布局的生态化规划设计模式。旅游形态空间构建,是以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拓展、重组与融合发展为基本特征,不断增加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复合型空间的构建。基于此,可从旅游经营与消费体验的视角去看乡村旅游的场地空间序列,表达对乡村振兴与田园旅居的理解与认识。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总体来看,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各区域内部产业联系,依托地方资源禀赋优势,统筹乡村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优先发展资源禀赋特色村,发挥各村优势,形成“村-村”联合态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向全域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呼万峰,陈涛.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河北内丘县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21(5):135-139.

[2]任豪.乡村振兴背景下北京市马坡镇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0.

[3]袁青,于婷婷,王翼飞.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风貌研究进展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8,33(6):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