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车辆段项目二级开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浅谈车辆段项目二级开发设计

麦进易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20

[摘要] 全国大型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扩张,给城市人造成矛盾也是不断加重。很多车辆段(TOD)项目正在不断涌现,截止2020年初广州已有车辆段项目超过13个。由于车辆段类型大尺度、大体量、功能复杂多样,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了更好提高二级开发建筑设计实用性及舒适性,需要有更高的设计理念来处理车辆段项目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探索从设计开始入手。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改革及持续发展,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对好产品及好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从设计理念;场地融合;高差消解等方面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车辆段;二级开发;设计理念;场地融合;高差消解;防噪屏障;设备管廊;垂直立体交通;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加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车辆段二级开发的建筑设计工程中涉及到场地融合、高差消解,设备管廊,防噪屏障,垂直立体交通等方面技术特点[1]。因此,探讨二级开发与车辆段的设计具备显著的实践价值。

  1. 车辆段二级开发设计依据及设计理念

依据国家消防相关标准及规范,并参考当地相关部门沟通。车辆段的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城市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2]

巧妙处理二级开发建筑与车辆段上盖台地的巨大体量标高,通过不同标高层次合理布置,创造层次鲜明立体的室外空间。合理划分台地标高,利用白地空间布置人行和车行流线及垂直立体交通,强化关键节点处理[3]

(图1-场地现状及体量分析)

2.车辆段二级开发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2.1方案设计

以地铁13号线官湖车辆段及上盖地块项目为例,位于广州新塘镇官湖村,为广州第一个既有车辆段再开发利用项目。

地块北侧为规划路,东临环城路,南为规划路连接新沙大道,西侧为车辆段8.5米盖板匝道连接茅山大道高架路。用地中部现状是已建成占地面积为      20平方米的官湖地铁车辆段建筑,为耐火等级为一级的戊类多层车辆段建筑,盖板高度为8.5米和12米。车辆段北面、东面、西南面为U字形白地。规划涵盖已建成车辆段盖板上和周围U字形白地。

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13356万平方米(其中车辆段盖板面积为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63132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872484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住宅、小洋房商业、公交车站等配套用房;为低层、高层及超高层住宅和高层综合楼,2~6层地下室。

(图2-模型还原场地现状)

2.1.1场地融合,高差消解

车辆段盖板上标高与白地自然地坪之间为16.8米大高差,盖板周边白地用地狭长,北面白地正对车辆段地铁试车轨道线,车辆段周围为现状环形消防车道。

设计以白地和盖板为整体进行考虑,旨在减少以上不利环境因素对白地建筑的影响,营造整体优越的场地环境。通过提高白地场地标高,结合下部商业空间以形成白地住宅室外场地为自然地坪与盖板层的中间层,削弱高差引起的竖向空间体验感。在车辆段消防车道上空做联系盖板连接白地与上盖,在联系盖板上与园林结合布置自然排烟洞口,达到空间的联系并解决车辆段消防车道的自然排烟问题及利用植物形成生态防噪屏障。同时克服车辆段盖板结构与新建白地建筑的连接处理,使白地场地与上盖区域形成浑然一体的立体园林景观。

                                   (图3-场地融合,高差消解实景)

2.1.2垂直立体交通­

结合住宅人行、商业人行、地铁员工人行、车流的量化分析与动线分析,从地面自然地坪0.0m至16.8m,跨越5个不同标高层,项目主要的人行出入口竖向交通在白地东,西,南面与商业配套结合布置。设置了 6组到达上盖的人行竖向交通设施,为扶梯、楼梯、垂直梯等多形式组合设计。在南面和东面的白地设置2条上盖板匝道兼消防车道上至盖板上地坪,西面通过茅山大道匝道出入车库。

                                                    (图4-垂直立体交通)

2.1.3设备管廊,防噪屏障

上盖开发受限于盖下车辆段运营管理要求,盖上设备管线需经由白地进出,在上盖建筑边缘结合园林做层级退台处理,利用周围白地与上盖之间的联系盖板做综合廊架连通盖上白地设备管线,通过垂直跌水井等设施接入市政管线。

盖下车辆段试车线正对白地区域,平时最高时速为60-80Km/h,轨行区噪声通过开敞的消防车道排烟口上传至住宅盖板地坪,经过在白地区域噪声测试,在原试车线侧面进行封闭或半封闭隔声处理 ,同时在住宅地坪消防排烟口周围做隔声墙板,进行减噪。

(图5-设备管廊,防噪屏障)

3结语

车辆段项目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具有很大的潜力的发展空间,而这些项目大尺度、大体量、功能复杂,功能复杂等特点。通过对场地融合,高差消解等设计处理不但可以解决项目实际难点,化解不利因素为设计亮点,真正做到一体化设计,避免不必要社会资源浪费。项目部分区域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业主使用,项目呈现效果从甲方、设计到使用方都较为满意。

注( 图1~5为项目组绘制及拍照)

参考文献

1、杨励雅,邵春福,聂伟,赵熠;基于TOD模式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

2、路昊,罗霞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模型

3、北京市《城市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利用工程设计防火标准》DB11/176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