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初探

赵艳桃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经济林工作站    内蒙巴彦淖尔     015100

摘要:在我国植树造林工程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对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造林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盐碱地本身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我国盐碱地的面积也比较大,通过的有效改良方法开展造林建设工作,对提高植树造林的整体效益有重要帮助。在本次分析中,需要以某实验区盐碱地的具体特点为核心探讨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并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其他盐碱地植树造林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实施关键

前言

在本次盐碱地改良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选择的园区面积为162亩,试验区内的水利设施完善,水利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在历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栽植成活率比较低,保存率甚至在20%以下。该试验区的植被以盐生植物为主,主要包含鸡爪芦苇、碱蓬草、西伯利亚白刺等。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在10%以下。本次进行盐碱地改良的试验区土壤条件为中重度盐碱地,在改良前土壤表面pH值为8.4~9.2,平均含盐量为0.81%,盐碱化程度相对较高。

1盐碱地特点

盐碱地是比较特殊的地块,土壤中所含的盐分会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全世界的盐碱地面积大约为9.5亿公顷,我国的盐碱地面积比较大,为9,913万公顷。对我国盐碱地土壤进行深入分析,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一般直接受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影响,碱化程度比较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盐碱地区几乎无植物生长。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部分试验地块的土壤含盐量如下:地块1和地块2的平均含盐度均为0.82%;地块3的平均含盐度为0.63%。在本实验区地块开展植树造林建设工作时,必须加强盐碱地改良,才能够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造林效益[1]。

2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实施要点

2.1准备工作

在盐碱地改良造林过程中选择的试验地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在20%以下的中重盐碱地。确定改良剂材料时,需要根据试验区域的土壤情况对改良剂进行应用,改良剂由CL1和CL2混合组成,CL1的主要成分为脱硫石膏、CL2的主要成分为腐殖酸。在对改良剂进行调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比例对CL1和CL2进行混合调配。必须在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更改比例。在混合过程中所有的材料都需要全部打碎,否则块状材料遇到水后在土壤中会钙化,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此次改良时采用的改良剂要根据土壤盐分测定结果进行确定,如果用量不合理会对改良效果产生影响。在不同试验区改良剂的具体用量范围为2~8t/亩

2.2改良要求

在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实施过程中,必须由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确保两种材料混合的合理性以及均匀性。脱硫石膏中的块状必须彻底打碎。将改良剂撒入土壤时,深度要在20厘米以上进行均匀拌合。并且改良剂撒入后需要及时灌水,确保改良剂在水中可以充分反应,发挥改良剂的最佳效果[2]

2.3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要点

完成盐碱地改良工作后,开展造林管理时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

(1)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在树种选择时需要以本地区造林常规乡土树种为主,主要包含旱柳、新疆杨、沙枣、灌木等。造林必须根据地块的实际条件选择具有较强耐盐力,根系比较发达、落叶量也比较大、生长迅速的树种。在确定盐碱地的造林树种时,除了要根据土壤的含盐量进行树种考虑之外,还要考虑到土壤的质地条件以及地下水位高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园地苗圃,就地育苗,将其作为盐碱地植树造林的苗源。这样苗木在育苗期间会经过抗盐碱锻炼,根系发育更加完整,生长比较健壮,有利于苗木出苗圃后成活和生长。

(2)科学选择造林密度。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密植和混交造林,能够促使林木提早郁闭,提高地表植物整体覆盖率。也可以减少地面蒸发,防止土壤盐碱化。这对提高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重要作用。造林一般需要通过大行距、小株距实施,可以利用株行距为1.5米×3米或者2米×3米的密林造林措施。在混交造林过程中可以将乔木与灌木进行混交,例如将杨树与紫穗槐或者沙棘进行混交造林。

(3)综合处理技术。在盐碱地植树造林之前,需要对相关的处理技术进行应用,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通过过磷酸钙泥浆蘸根,在春季裸根苗植树过程中要按照4斤过磷酸钙、25斤土、100斤水的比例混成泥浆对苗木进行蘸根,可以使新植树木快速生长。此次植树造林过程中,需要对改良剂的用量以及用法进行严格规定,才能够达到改善土壤,降低土壤酸碱度,保证土壤肥力的目的,为植树造林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3]

3盐碱地改良技术应用效果

3.1土壤改良效果

对改良后的盐碱地条件进行分析,pH值有明显降低,实验区土壤经过处理后,不同地块的pH值降低范围为0.3~0.6。除此之外,土壤也有明显降低,改良剂处理后0~20厘米的土壤层含盐量降低趋势比较明显,而较深层20厘米到40厘米的土壤含盐量变化相对较小。改良后土壤盐分随着水逐渐向下淋溶,20厘米深度的土壤获取的影响更大,土壤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改良处理的土壤盐分化学成分变化比较明显,通过对照地块与实验地块对比,土壤盐分中对植物危害性比较强的一价盐酸盐含量明显降低,对植物危害性相对较小的二价硫酸盐含量增加。主要因为脱硫石膏的有效应用参与了土壤盐分的转化,促使土壤盐分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盐碱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良。

3.2造林改良效果

经过改良后在盐碱地进行植树造林,不同树种的成活率明显上升,与对照地块相比,乔木的成活率上升40%~55%,而灌木的成活率上升32%。对土壤进行改良后,立地条件的改善趋势比较明显,造林成活率明显上升。实验地块的盐碱地含盐量下降,更加适合乡土树种生长需求,尤其是苗木当年的生长量明显增强,对幼小旱柳、红柳等生长量进行调查,发现其最长枝条和最粗枝条与对照地块相比,变化都比较明显,例如枝条发质量比对照地块多5条,最长枝条比对照地块长26厘米、枝条粗度比对照地块粗0.25厘米。改良后的造林地含盐量有明显的下降,并且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幼林生长更加旺盛,促使林木生长量增强,对提高幼林的保存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综上,在本次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CL1和CL2的混合使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改良盐碱地条件,对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树桃. 化德县盐碱地防护林造林技术初探[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22(002):000.

[2]崔健. 景泰县上沙沃镇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初探[J]. 甘肃畜牧兽医, 2022, 52(8):3.

[3]彭劲松. 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初探[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