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艾亮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新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业指导课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自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育人效能方面有明显优势,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导的使命,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完全吻合。探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引言

就业问题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近些年来,各高校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但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没有深度融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生所学专业,教学手段及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无法高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及职业规划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进一步改革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特色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就业指导课的价值。

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根本性问题,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要把“培养输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元素和生涯理论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二)树立科学就业观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社会中逐渐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单单将“金钱”“权力”等作为衡量标准,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过于关注岗位的薪酬与福利,忽视了职业发展与集体利益。就业选择不但会对就业者以后的生活方式、个体成长产生影响,与社会整体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组织大学生学习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内容,可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就业环境、国家发展规划等,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业优势等制订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协调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以科学的就业观进行择业和就业。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方面侧重求职技能,而价值观引领不足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应聘技巧与求职技能。就业率是评价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和家长在报考大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尤为重视。在这个背景下,不少老师在就业指导课程更注重讲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内容,以便帮助学生在毕业时顺利找到工作。然而课程另外一个教学目标往往容易被忽略,便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如此一来便会让课程实用主义过于明显,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领不足。

(二)就业指导教学与就业指导实践融合不够紧密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能力,要求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以便与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相适应。但就现阶段来讲,就业指导课具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多数教师侧重于采取理论教学方法,忽视了实践锻炼,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反馈就业实践缺乏。此外,大学生渴望通过就业指导课获得相应的“干货”知识与经验,而单单依靠校内教师无法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亟须引入校外资源。

三、课程思政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实施路径

(一)组建强有力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

要做好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必不可少。根据实际需要,课程研究团队成员可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企业人员等组成。辅导员是承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力军,是学校中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人。辅导员最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掌握往届毕业生的详细数据和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案例,这些都是他们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研究时具有的优势。但辅导员也会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以及政治理论水平相对有所欠缺。思政课教师加入团队就非常有必要,能够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和辅导员优势互补。企业人员的加入也很重要,他们能够带来行业企业的最新信息、热点和贴近专业岗位的案例,可从里面发掘就业指导课程所需要的思政素材。

(二)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就业宣传活动

第一,通过多渠道进行就业信息宣传。学生的就业信息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辅导员应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充分利用学院各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相关的就业信息。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交流会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咨询服务。辅导员应主动深入班级和学生宿舍,向毕业生宣传就业指导知识;通过与用人单位、职业指导老师联系,定期举办毕业生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三,注重利用网络平台与社交平台开展就业宣传、交流与沟通工作。辅导员利用辅导员信箱等方式积极向各学院征集毕业生反馈意见和建议,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招聘活动,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及时更新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

(三)加强多层级就业平台信息管理

加强平台间技术衔接,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及毕业去向登记平台”与部分省份试点运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平台,做好部门间数据切换和保密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促进高校就业平台与社会人才市场对接,对于加强离校未就业人员就业保障、形成人才培养质量长期跟踪评价有着积极作用。

(四)采取“课程知识+专业岗位+思政融入”的课堂活动设计模式

要让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功能得到好的实现,需要坚持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统一。一方面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深入发掘思政元素,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需要立足专业岗位特点,每个专业的特色不一样,培养的人才类型有所不同,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差别,紧扣专业才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

结束语

高校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加强其课程思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可通过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采取“课程知识+专业岗位+思政融入”的课堂活动设计模式,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建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J].教育观察,2021(1):32-34.

[2]丁伟,魏冰,沈嘉斌.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构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135-139.

[3]周新胜,李璐.思政元素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渗透路径及效果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0(10):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