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浅议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

曾庆

连云港市气象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摘要:近年来,各地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对气象监测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中国综合气象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不断进步。基于此,本文就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问题

引言传统的气象装备保障技术很难应对当地多变的气候环境,造成气象监测等工作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导致整个气象装备行业发展受到限制。气象装备保障工作作为气象工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将气象装备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气象工作平稳高效的运转,更好的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将信息化技术与气象装备工作相结合,能够为后续的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提供可靠地技术支持,进一步的提升了气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阐述了气象装备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总体要求,提出了气象装备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常见问题

(一)相关制度仍需完善

虽然气象技术服务的保障工作已有一系列的制度进行规范,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虽然高新气象设备迅速普及,但是许多气象站和相关部门仍未针对新型设备制定专门的保障制度,造成原有保障制度与现有技术设备不匹配的情况。例如原制度所规定的的维修资金不足以负担新型设备的维修。一部分制度内容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无法实现,缺乏有效性,一些保障工作的细节方面存在制度漏洞,导致这些工作的开展无据可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障工作的开展。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为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清晰全面的制度保障,让保障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

(二)后期维修费用不足

在气象部门的日常观测中,随着观测仪器设备的24小时运行,部件磨损、设备老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此时的维护成本也在增加。由于自动观测设备在气象站的广泛应用,许多设备已经被多次消耗,并经历了严重的双轨运行。特别是,为气象观测服务提供了大量资金,以维护观测仪器和设备,但收效甚微。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过度消耗,越来越多的监控设备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停止日常维护。

(三)对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了解不全面

在实际的气象观测工作中,许多观测站依赖气象观测设备,不重视观测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一些气象部门还组织非专业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观测工作中的小故障很难及时发现,并不断增加为严重故障。在严重情况下,这可能导致所有观测设备直接拆除,并降低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由于缺乏合理的人员组织,气象观测设备的价值难以实现,往往导致故障,增加维护成本,影响设备测试的效率水平,严重阻碍了气象观测仪器的销售。

二、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加大装备保障的经费投入力度

气象观测设备的保障工作具有任务规模和重量等特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设备所用原材料的价格逐年上涨,这就使得当前观测装备维修检测的成本有所增加,就区域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而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部在开展气象观测设备的保障工作之前,特别是在基层一级开展了一项初步研究,从而制定了一项科学筹资和预算计划,同时,该部通过寻求社会资源援助,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财政担保制度,缓解了该部目前设备担保资金短缺的情况,提高了气象观测设备担保工作的效率。

(二)增强专业人才培育

保证气象企业的专业能力,提高企业团队的整体素质。因此,企业领导人应加强员工培训,巩固团队的整体实力。首先是基础培训。新征聘工作人员的入职前职业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核心专业能力。第二,深层文化。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商业人才,他们都应该定期接受企业培训,学习新的维护方法,对各种机器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库。最后,出国留学。鼓励人才出国深造,同时考虑到气象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总结内部措施和工作方法。

(三)完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制度

气象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制度的约束和监管,确保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可以顺利进行。从客观角度来看,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势必会存在诸多不利阻碍,甚至还可能存在建设效率缓慢、建设效果不理想、建设行为不积极等问题,这样就会给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带来较大影响。为此,气象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让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在完善、相近的制度约束下尽快实现。而且,气象部门要确保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对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确保管理制度具备足够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了能够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避免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需要将信息化体系建设纳入到制度管理中,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审核、管理,让每个气象部门相关人员都需要明确认识到自身承担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进而让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准

(四)制定统筹全局的统一规划

为了保证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性,需要一个完善的统筹规划作为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切活动的开展以规划为指导性文件,结合具体的发展阶段和目标进行阶段性建设内容的方案制定。所以,气象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统筹全局和系统科学的规划,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以及可行性计划方案,不断推进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建设进程,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保障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相关内容,及时发现建设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以建设管理高效、科学有效的信息化保障体系为目标,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各部门人员应当形成高效的沟通机制,齐心协力,以信息化建设目标为己任,制定规范的建设措施。

结语气象设备保障在各级气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应更加重视气象设备保障,不断加强气象设备建设,建立保障工作体系,探索现代气象设备保障模式,适应当地气象业务发展,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并逐步优化现有气象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保障任务,更好地满足气象设备的保障要求,促进气象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洋.探析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J].农家参谋,2020,(07):79.

[2]聂文秀, 李鑫京.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1):3.

  1.  

黄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10):117-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