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研究

苏亚

单位: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中学

邮编:02515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与社会稳定的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前提条件、以指引和推动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意识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引言: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融入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构造融合课堂教育、实践和主题活动民族教育平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自身职业的需求和工作的特征,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引,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感与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多民族国家的优势所在以及民族团结的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目前教学的具体状况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团结对于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有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并设置对应的课程标准以及一系列的阅读文本,但是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发掘学生的潜质,这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言行逐步宣传民族团结理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指引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观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便是帮助学生构建与维护民族团结观念,让学生在碰到仇恨言论时不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除了需要充足的理论条件之下,还需要教师做到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在民族认同的前提下构建,对历史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同时准确判断事物。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其个人的言行举止需要满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需要,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观念,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注重维护民族团结,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内容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创造较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达到宣传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民族团结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着重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利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研究,有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贯穿其中[1]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策略

(一)将领导人讲话内容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民族团结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面临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时产生愤怒与不满的情绪,有效使用相应的方法去制止该行为。只有在社会当中创造出价值,社会才会更加稳定。学生需意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需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通过领导人的讲话内容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开展,让初中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风俗习惯与特征,需要每个民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创造出和谐稳定的气氛,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目标。一些民族利用传承风俗习惯的形式达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效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积极宣扬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这对于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学生交流,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校园气氛[2]

例如,为了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板蒙古族中学党总支组织部分党员教师,带领共青团员、学生到巴林右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 “党建带团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教育活动。师生先后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作品展厅和历史文物展区。巴林右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变迁等方面的巴林故事引人入胜;巴林历史的发展脉络、发展史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催人奋进——巴林右旗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使师生从了解了巴林右旗的风俗习惯、人文情怀,逐步升华到体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精神所在。

(二)营造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氛围

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需要充满活力,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学生的课程提供舒适、安静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核心时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合理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以此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基础,将课程内容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现实追求,通过学生的眼光正视现实社会,充分挖掘出具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资源,指引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反思和自省,让学生从思想认知转化为现实行动,将民族团结进步观念融入学生的内心中,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创造较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比如说,学校可以开展全校范围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板报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结对共建学校开展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之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化民族团结意识

[3]

(三)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思想理念

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融入课程体系当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理念,对于后续思想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备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层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学生取得进步、培育能力、掌握文化知识内容的重要场所,学校也是学生认识与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直接路径,应结合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工作情况,依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将民族进步团结的工作落实到位,明确目标,确定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内容,在课下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为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发展,促进大板蒙古中学依法治校的进程,不断强化中学生的团结理念和技能,培育学生的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将民族团结付诸实践,大板蒙古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在各年级中有序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活动,将民族团结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到民族团结的意义所在[4]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少数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是我国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对于宣扬民族团结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理念,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德梅, 兰岚. 浅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路径[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7):4.

[2] 姜昌文.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J]. 读天下, 2016(23):1.

[3] 和集华.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 云南教育:视界, 2011(19):2.

[4] 颜荣. 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的路径探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