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苏晓阳

苍南县钱库镇第二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将详细阐述双减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双减;问题教学法;数学教学

双减政策旨在让教育回归本质,提升学生成长质量。同时,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做好减负提质,把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双减背景下,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尚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不重视营造良好的问题环境,不关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未发挥好合作学习优势。同时,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一、鼓励积极思考,设计启发问题

日常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所学知识,应重视深度解读教材,在透彻理解了教材内容基础上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驱动学生结合现有认知解决问题,于问题解决中完成知识的迁移,顺利过渡到课堂新知学习中。问题设计时,要保证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其中,在《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教学时,可先结合学生们已掌握的旧知,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启发性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将积极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接着,可提出一个具体的应用问题:“要做一个高是8cm,底面长比高多5cm,体积是528cm3的长方体木箱,其底面长和宽各是多少?”请学生根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进行审题,思考问题。期间,学生们将展开积极地思考,一步步探寻问题:1、“审”,分清题意,弄清高是8cm、体积是528cm3、底面长比宽多5cm等已知数和底面长、宽两个未知数。2、“设”,即设木箱宽为xcm,长为(x+5)cm。3、“列”,即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列方程528=8x(x+5)。4、“解”,求出方程解为x=6cm。5、检验。6、“答”,即正确回答底面长和宽分别是11cm、6cm。当学生解决完这个问题以后,可继续询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本章开始时的梯子下滑问题吗?”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激励学生认真思考本课新知,顺利导入新课。

二、调动学习兴趣,设计生活问题

平时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要重视从生活中选材,结合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问题,使问题变得极具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但是,对问题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其难度适宜,且要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收到较好的问题式教学效果。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圆》一课教学时,可紧密联系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实生活中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圆形的轮子?为什么不做成椭圆形和四边形的呢?”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圆的知识。这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变得十分浓厚。接着,可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包括汤圆、锅、呼啦圈、手镯、硬币等等,再尝试在多媒体课件上画出呼啦圈等实物的形成过程,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圆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观察画圆的过程,学生们将尝试总结出圆是在一个平面内围绕一个点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形成的。当学生观察完画圆过程以后,可请他们尝试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期间,学生们将正确回答出把车轮做成圆形能保证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不变,使车辆行驶的更加平稳。

三、激励协同合作,设计探究问题

基于问题教学法下,为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应重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协同探究问题,互帮互助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更利于唤醒学生参与意识,激励他们主动解决探究性问题。但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我们作为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以更好地发挥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其中,在《相似多边形》新课导入环节,为激励学生协同合作学习新知,可为他们直观演示四边形ABCD经过相似变换得到四边形A´B´C´D´的过程。当学生观察完图形的相似变换过程以后,请他们分别求出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边长度和各个内角的度数,再与自己的同伴议一议:这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角之间、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与同伴合作观察、探索、交流这个问题,自行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协同合作中,学生们将以“算一算”的方式推导出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边长度,再以“量一量”的方式推导出两个四边形对应角的度数。最后,正确探究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待学生初步理解了相似多边形知识以后,可继续引导他们探究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自行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四、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问题

平时学习中学生们的层次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个问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分层问题,精心布置高、中、低三个层次问题,再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于适合的问题情境下发散自己的思维,巩固新知学习。期间,要鼓励学生解决了适合的问题以后挑战难度更高的问题,以更好地激发自身潜力。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教学时,当学生牢牢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以后,可精心布置这样一道练习题:某商场将进价2000元的冰箱以2400元售出,平均每天售出8台。为促进销量,商场欲进行适当降价。调查表明:每降低50元,平均每天能多售出4台。布置好练习题以后,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差异性,面向基础稍差的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假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每天销售利润是y元,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怎样的?”面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商场想要每天盈利4800元,又想使客户得到实惠,那么每台冰箱应降价多少元?”面对基础稍好的学生,适当提高问题难度,请他们思考:每天冰箱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最高?通过设置分层问题,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得到满足,能积极参与对问题答案的探索。

结语:双减背景下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要积极应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具体应用中,应重视设计启发性问题,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同时,为调动学生知识学习兴趣,要精心设计生活化问题,并通过布置探究性问题和分层问题,驱动学生协同合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全面参与知识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郑菁树.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亚太教育,2021(23):3.

[2]郝小菲,王宣.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