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李尔王病态人格的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课程思政视域下李尔王病态人格的教学探究

李红梅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语文课堂是大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发挥语文课程天然的思政教育属性,达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美好品格的目的。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的主要人物,其身上的病态人格和悲剧命运一直被研究讨论。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解读李尔王,探究其病态人格下的命运悲剧。

关键字:课程思政 李尔王 病态人格 教学探究

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学为载体,在培养学生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的育人功能。所以,语文课程天然具备思政教育的属性,为实现其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学生通过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学习文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在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理想追求等方面受到正向影响,这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三观和品行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选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从李尔王的病态人格和命运悲剧入手,探究课程思政的可能性,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一、《李尔王》作品介绍

《李尔王》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取材于英国古老传说,讲述了年老昏聩的不列颠国王李尔决心将自己的国土分割给三个女儿:戈纳瑞、里甘和科迪莉亚。戈纳瑞和里甘用甜言蜜语获得了国土和权利,正直的小女儿科迪莉亚却不愿违心说谎,直言给父亲的爱只能按照她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但却遭到父亲的厌弃,不仅没有分到任何国土,还被父亲扬言断绝父女关系并驱逐出国境。之后,没了国土和权利的李尔王被戈纳瑞和里甘怠慢和虐待,一怒之下愤然出走。已是法兰西王后的科迪莉亚听闻从法国兴师来伐,但最终身死,李尔王也在疯癫心碎中死去,整个故事以大悲剧结局。

二、李尔的病态人格

1.年老昏聩的李尔——轻率,固执,刚愎自用

李尔作为不列颠国王在位多年,治国有方,在走向老年后,希望卸下国王的权利交由年轻人负责,但在面对王权更替,国土分割等有关国之根本的问题上,没有经过任何谨慎、缜密的思考,他便一意孤行,依靠三位女儿的口头之言轻率做出决定,可谓荒诞至极。大臣肯特伯爵对于李尔王这样轻率的行为,大胆直言希望李尔王保留自己的权利,仔细考虑其举措,收回鲁莽灭裂的成命,提醒他小女儿科迪莉亚并非最不孝顺的女儿,另外两个有口无心的女儿也并非真正爱戴他。但固执、刚愎自用的李尔王听不了任何真言和劝告,也将肯特一并驱逐出国境。如此一来,李尔身边直言正直之人都被他驱逐殆尽,倔强固执的李尔很快就受到了来自戈纳瑞和里甘的嫌弃慢待,悲剧结局从这就埋下了种子。

2.脱掉王冠后的李尔——疯癫、暴躁,不稳定的自我感

高居王位,拥有绝对权力,这是头戴王冠的李尔,作为不列颠国王这是他的存在现状。但随着年纪渐长,王权更替,头顶的王冠被脱掉,外在身份和外在价值的剥落,李尔回归人的原始状态。他的身份从国王变成一个年老的父亲,没有了权力、国土和财富,没有外在价值带来的自我成就和由外在身份和价值所带来的他人的仰视和尊崇,没有强大且稳定的内在自我价值,李尔在这种不稳定的自我感中做出了一系列非理性的决定。于是,他在国土分配的重大决策中以女儿对他的爱作为评判标准,以此来确定女儿对自己的爱不会因为王权更迭而消失;在退位后仍以国王身份保持着庞大的仪仗,横行无忌;在遭到女儿的拒绝、冷淡后盛怒之下流浪荒原,咆哮诅咒,全无所谓的风范和气度。

3.“一个所受惩罚超过所犯过失的人”——拒绝认错的偏执极端

李尔面对现实处境,推诿逃避,认为错不在己,他哭诉呐喊,把纠错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和不可知的神明,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所受惩罚超过所犯过失的人。在遭受戈纳瑞和里甘的冷待、虐待后,一怒之下跑到暴雨的荒原中,他咆哮诅咒女儿“愿毒风吹着你,恶雾罩着你”(第一幕第四场)、“但愿恶风吹打她的腹中胎儿,让它生下来就是个瘸子”(第二幕第四场)。他以十分恶毒的言语诅咒女儿,但养出如此虚伪冷漠女儿的他并不认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而对驱逐小女儿科迪莉亚这件事,他也极力证明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没有错误。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拒绝认错的人,他的偏执极端加剧了他自己和女儿的命运悲剧。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李尔王病态人格的教学探究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经典的悲剧人物,他的疯癫,刚愎自用,偏执极端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是故事悲剧的导火线。从课程思政角度分析他身上展现出的病态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更为健全、美好的品行,达到教书育人的思政目标。

1.引领学生寻求自我价值,做最好的自己

头戴王冠的李尔是威风凛凛,说一不二的不列颠国王,脱掉王冠的李尔是疯癫昏聩的老头。外在身份剥落,导致李尔出现自我价值的空洞,因而退位前他以非理性的方式来确定女儿们对他的爱,退位后要求不符合规定的侍卫队规格,在遭受戈纳瑞和里甘的慢待后谩骂诅咒,无理取闹。其上种种的行为都显示外在认同和外在身份失去后李尔慌乱和无措的内心。

青年大学生处在三观发展的关键期,面对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如洪流一般涌来,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寻到自我价值取向做最好的自己,这无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面对的人生课题。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构建稳定的自我价值取向,做最好的自己。

2.保持谦逊好学,增长人生智慧

葛洪《抱朴子·外篇·刺骄》言:“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李尔王作为专制君主,享受着至高的权力,他自认自己是制度与秩序的化身,这也是他刚愎自用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不能接受科迪莉亚只能给他一半爱,也不会考虑肯特的谏言,导致身边的正直之人都被驱逐。每个个体生命都有其局限性,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以“人皆我师”的谦虚态度,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增长人生智慧。

3.培养学生中正平和的心态,健康生活

李尔性格偏执,科迪莉亚回答只能给他一半的爱,他便发誓永远和她断绝一切父女之情和亲属的关系,憎恨她比憎恨啖食自己儿女的野蛮塞西亚人更甚;肯特直言极谏李尔保留自己权力,慎重考虑,收回鲁莽的成命,拨开表面看清三个女儿,便被驱逐出国境;之后遭受冷待后便发疯、咆哮和诅咒。李尔王偏执的性格,情绪的失控让他在暴风骤雨的荒原上疯癫了,丧失了理智,也放弃了个人对命运的抗争。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情绪的控制,《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正平和的心态对于情绪控制,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诸多压力,培养学生中正平和的心态,理性平和地处理学业、感情以及人际交往问题,高效学习,健康生活。

四、结语

李尔王的命运悲剧是他疯癫,刚愎自用,偏执极端的病态人格的必然结果,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分析其病态人格,在赏析经典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吴.威廉▪莎士比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2]吴.李尔王的病态人格与悲剧属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118-122.DOI:10.13831/j.cnki.issn.1672-8254.2018.02.022.

[3]唐景春.解读《李尔王》的悲剧性及其人文主义内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