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民族政策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中国与新加坡民族政策比较

王咪咪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为促进各民族平等和谐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民族政策。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为主要人口的多元种族国家,新加坡政府尤其重视种族和谐与国家稳定,其实行的种族和谐政策功效显著。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国与新加坡的民族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异同,同时为中国民族政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 新加坡 民族政策 种族和谐

民族问题是关乎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作为世界民族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和谐、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虽然与别国的国情不同,但通过对别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借鉴别国民族治理成功的智慧并吸取其失败的教训,进而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国家。自其独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种族分歧和冲突,享有东南亚地区最安全和稳定的国家之称。虽然同为华人文化和华人为主的国家,但是新加坡和中国针对不同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新加坡成功的民族政策对于当前面临众多民族问题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

族群(ethnic group)、种族(race)和民族(nation)是经常被混用的基本概念。在学术、文化和政治领域,这些名词还表现出独特的内涵与界定。不同国家之间不仅制定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在民族的识别与划分上也运用了不同的体系,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或种族概念。因此,有必要对族群、种族、民族这些基本概念进行认识与澄清。

族群 英文表达为ethnic group。韦伯斯特词典将ethnic解释为由习惯、特征、语言等相互区别的人类集团的成员,特别是指一个大的共同体中的一小部分或少数民族集团。英国学者斯密思将族群定义为一个具有名称的有着共同祖先和传说、共有的记忆和文化因素的人群。可见,族群这一概念表达的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别而形成的人类集团,这种集团还不能说是民族(nation)。不过在实际的中文应用中,常常是民族和族群不分。中国可认为是包含了许多族群,但却实现了各族群之间的和睦与融合,进而产生了一个为各个族群所认同的超越了传统人际联系纽带的新民族,即中华民族。新加坡民族也是如此。

种族 英文表达为race。韦氏词典解释为用肤色、头发、身体结构等的差异加以区分的人群。可见“种族”一词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它是一个在整体上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而不考虑其是否有共同的语言、习俗和族籍。在政治领域,种族一词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如希特勒上台后推行的法西斯主义,就是以种族主义为基础,宣扬德国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是优秀的种族,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是劣等种族。新加坡由四大种族即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族所构成,主要是由其身体特征加以分别。

民族 英文表达为nation。一种解释是以出生共同体为特征的人类集团,即在特定地理区域的人类集团。另一种解释是拥有相同的祖先的部落或人群集团。可见,民族可由两条不同的路径形成:一是与血缘文化相关,属于同一个血统和文化的人群组成一个民族;一是与血缘无关,但有相同的政治认同的不同族群和语言集团的人民。德国历史学家迈内克把民族分为两大类型:文化民族与国家民族。文化民族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和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国家民族则是生活在同一个政府之下的有共同法律和官方语言以及宗教的人群。文化民族在定义上基本上等同于族群,如我国有56个民族,这里的民族即为文化民族。各族儿女均隶属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即为国家民族,也叫政治民族。

二、中国与新加坡的民族政策比较

(一)民族背景比较

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具有本土性的特点。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通婚和交流,或逐步融合为一体,或产生新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中国共有民族56个,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等地。

与中国不同,新加坡多元种族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移民。1819年1月2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开始在此设立贸易站。后来新加坡作为自由港,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国的移民,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包括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在内的多元种族的东南亚商贸枢纽,其中华族人口最多,占比70%以上。作为一个地盘狭小的城邦国家,新加坡各种族间自然地交错杂居。

依据各国国情,中国政府于建国后逐步确立并实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新加坡则于独立后建立起多元族群平等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体系来维持和促进国家的稳定。

(二)政治方面比较

在政治参与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坚持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通过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平等的政治参与权。中国少数民族在国家层面、各民族自治地方层面和非民族自治地方三个层面都实现了全面的政治参与。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对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的倾斜支持,保证少数民族官员的比例,并要求自治地方的人大主任或副主任、政府首长,必须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担任。

新加坡政府则为典型的“精英制”,在政治参与方面淡化种族的差异性,筛选人才方面强调公正和平等,并不特意设定种族比例。同时,新加坡政府也注重在党内和政府公务人员中吸收各民族的代表,体现出新加坡政府的多元民族主义特征和民族平等原则。在选区制度上,要求集选区参选的政党或是政党联盟推出多名候选人参加竞选,且候选人中必须有一名是非华裔的少数民族候选人(马来族、印度族或者是其他民族),这些候选人组成一个团队参加竞选,这三人要么同时当选,要么同时落选。集选区制度对少数民族候选人的当选起了很大的作用。

整体来看,中国与新加坡的民族政策都贯彻了民族平等和多元民族主义的原则,充分保证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不同的是,中国政府规定了少数民族代表与干部的比例,设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进行了倾斜帮扶与保护。新加坡政府的精英制则更强调每个公民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这些政策的不同与两国的国情息息相关,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发展极为落后,看似平等的“精英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等资源的匮乏,会在实践中造成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权利的受损,因此中国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进行适量的倾斜,来保证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而新加坡是一个弹丸小国,更能保证各种族国民资源较为平等的分配,不需过多对少数族群进行政策倾斜。

(三)经济与社会方面比较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扶贫资金、建设项目上向民族地区倾斜;2、设立专项资金。如少数民族发展教育补助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3、组织发达省市对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4、实行税收优惠政策。5、实行金融优惠政策。如优惠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6、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重点扶持。7、制定并实施专项规划。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8、因地制宜,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在中央一系列的政策与支持下,经过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新加坡政府同样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各族群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不同的是,新加坡政府认为,无论何种族群, 信仰何种宗教, 新加坡公民有权取得自己的收益, 是由于参加了生产, 而不是由于族群和宗教。因此,在经济与社会领域,新加坡政府不是通过直接的分配、补贴甚至救济等财政政策发挥主导作用,而是强调通过政策规范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责任关系,协调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实现公正平等的社会治理目标。新加坡多元族群和谐政策还深刻体现在社区管理方面。新加坡政府特别注重社区里各族人们的和睦相处,还成立了“运营委员会”和“公民咨询委员会”两个基层组织, 以推进族群和谐政策。新加坡政府推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卓有成效,解决了国民的住房问题,87%的新加坡国民居住在政府组屋内。政府还积极推行族群混合居住,规定了同一栋住宅不同族群的比例,使各族群杂居生活,打破了族群聚居界限, 为多元族群和谐政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多民族国家中, 各民族只有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获得利益, 才能达到对国家的认同,才能将本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民族和谐。因此,中国与新加坡政府都注重提高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大力扶持,其中政府和全国各地都贡献出巨大力量。新加坡政府则不强调财政上的补贴和救济,而是致力于社会治理,构建出公正平等的社会氛围,从而实现各民族平等发展。对少数民族进行直接的补贴与救济,无疑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率的方式,尤其是在各地区发展极度不协调的中国。不过,通过深入的社会治理,构建出一个各民族都能平等发展的社会,无疑是更为彻底的方法。在经济建设与社会治理方面,中国政府可以兼容并蓄,一方面通过直接的补贴与救济,对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救助;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治理,构建出各民族平等发展的和谐环境。

(四)教育与文化方面比较

   中国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中央和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来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教育方针,如教育部就设有民族教育司。中央和地方政府还设置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以解决民族教育的经费开支。在文化上,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例如,国家规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国家还定期举办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电视、文学等作品的评选,开展少数民族歌舞比赛等。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各种措施保障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新加坡政府在文化、语言、教育、宗教等方面尊重各民族的特性。李光耀多次强调:“各个不同人种、文化、语文以及宗教所具有的各种优良特点必须保存下来。” 新加坡十分注重族群文化建设,如以马来文化为特色的亚拉街和以印度文化为特色的实龙岗路等。在语言方面,政府就规定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为4种官方语言, 具有同等地位。为了促成新加坡政治上的统一,政府鼓励各族群把英语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来消除各族群的隔阂。在教育上,学校推行双语教育。各族学生除了学习和使用本族群的语言外, 以英语作为共同语言, 这样不仅有利于保留本族群传统文化, 又有助于引进外国资本,学习和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在宗教问题上,新加坡政府强调政教分离,政府不排除任何宗教, 但也不以哪种宗教为国家的主导宗教。政府反对宗教势力操控权利,各教派不能披着宗教外衣搞政治活动。

整体来看,中国和新加坡的文化教育政策都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各民族成员的宗教自由。在宗教上,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都主张政教分离的政策,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又坚决反对分裂势力利用宗教从事政治活动。在语言上,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官方坚持推广普通话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新加坡则以各种族语言之外的英语为纽带,推行双语教育,既保护了各民族语言,又有助于和世界进行交流。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要人口,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泱泱大国。鉴于其历史、文化、政治、地缘和多民族的复杂性以及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的特点,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实施对少数民族的保护政策,从而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发展。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为主要人口的多元种族国家,地盘狭小。新加坡政府重视各种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国家政局的稳定,实行种族和谐政策。新加坡政府不是从政策与经济上对弱势族群进行补贴,而是谨慎地平衡各个种族之间的利益,避忌敏感地带,并从社会治理方面构建出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其成效颇为显著。整体来看,两国都制定并实施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其民族政策都是成功的。

同时,新加坡的种族政策也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长期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许多优惠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生活处境的提升,许多少数民族拥有着和汉族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却仍然凭借着少数民族身份,享受着优惠政策,例如高考加分政策。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引发了汉族考生的不满情绪,其结果反而不利于民族和谐。我们需吸取新加坡种族政策的优势,在社会治理方面奋力耕耘,努力打造一个各民族能够平等发展、不受歧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