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翻译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浅谈功能翻译理论

峰英

内蒙古自治区教材编审中心

摘要: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蒙翻译工作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翻译工作质量,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再阐述功能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探究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局限性。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引言:功能翻译语言学的一些理论成果得益于语言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话语理论分析技术等一系列语言翻译问题研究和方法活动而带来的重要学术成果,这些功能语言理论研究活动与结果往往都更加趋向于可接受语言理论。证明我们的翻译工作已从过去偏重主导研究学科地位的语言学范式的研究方法向更强调语言形式特征和语言文化功能对等的语言翻译观理论范式研究方法过渡。于是,我们的翻译工作更强调和注重语用功能和语言学社会文化因素。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 theory)为核心,强调问题和翻译功能的一种流派,它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1971年莱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是其主导理论。由弗米尔所创立出来的翻译目的论已完全摆脱了以翻译源语法为理论中心的对等语言理论模式的种种束缚,认为翻译起源问题也不能简单地靠语言学研究来去解决。翻译活动不是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因为将翻译过程发生时的生活环境置于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世界文化框架中,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中有着不同时期的传统习俗观念和主流价值观。在弗米尔后,霍斯曼塔里进一步研究发展成了功能性翻译过程理论。她认为用语言信息的传递行为来实现指代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动作等的各种语言跨文化功能的功能转换,将文本翻译功能视为是一种用来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目的过程的一系列复杂社会活动。她研究的行为理论主要强调三个理论方面:翻译活动过程中参与者的社会行为,参与者自身的翻译角色行为和功能性翻译行为过程的发生环境。针对功能翻译理论中提出来的许多不足,诺德还提出了忠实性原则作为补充。忠实性原则是指所有的译者、翻译专业人员及对他们所要参与的翻译信息交流及互动行为中对参与各方负一定责任,而这个忠诚又属于另外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范畴。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二是连贯性原则,三是对等性原则,四是忠实性原则。

三、功能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人才培训、文学翻译、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传统的翻译方法是通常将一篇文本横向分成了一些小单元,即: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章节等。而功能翻译理论增加了一个纵向的功能单位。功能翻译的主要作用将体现在:全文、段落、句法、词汇、词法、语音、语调、信息焦点等七个方面。在功能结构上,它们会构成许多不同等级的功能单元。这些不同的功能单元也可以相互被重新组合起来,各自服务于它们相同层级的翻译功能单位,并各自指向相同的目的。

从翻译的功能看,其本质作用之一就是克服语言的障碍,达到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如果译者的目的是原封不动地传递源语文化,甚至是源语的语言特色,那么他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与此相反,如果其目的是使得译文在译语种发挥原文在源语种类似的功能,就需要以译语读者的需求为本,采用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的流畅、易懂,增强译文为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简而言之,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目的,与每个目的对应的是不同的翻译策略。由每个具体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法,就会避开一些固有的矛盾,如直译、意译之争。

因此,对文学翻译领域中的许多特殊困难,功能型翻译理论还提出了以下四种翻译策略。即:首先,作者表达的翻译意图最终只能得到通过译者所传达的语言解释实现;第二,译者只能以自身翻译目的意图为最终导向,参照信息发送者翻译的目标意图,决定其完成什么样形式的语言功能,是最终采用语言文献翻译还是语言工具进行翻译;第三,对译者还应强调首先认真分析翻译原文以尽快完成其在译者目的语言化环境中应有的语言功能,达到其在翻译目的语化环境过程中对目标读者的效果。

三、功能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局限

翻译的工作重心应该首先从翻译原文内容及其翻译作者逐渐转移到译文读者及其原文读者。当然不是要求在翻译对等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点上无休止地反复争论直译者和意译,而是必须强调从实现翻译真正功能目的和文化目的的哲学角度出发,一个具体的翻译目的需要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即不同语言的特定翻译目的所对应着不同类型的语言翻译处理方法。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可以同时采用多种翻译的方法,避免了直译、意译等困境。基于文本开放性理论框架的功能翻译理论体系在功能文学与翻译实践领域上也确实发挥出来了很积极有效的研究作用。目的论观点使文本翻译重新成为学术焦点,决定文学翻译优劣的第一主要社会因素是作品原文,而是小说翻译作者的真实目的,这无疑为文学创作乃至小说文学翻译本身提供出了直接理论依据。总之,功能的翻译目的理论研究为翻译理论实践的新发展开辟了一些新探索的重要思路。

但是实践中功能翻译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翻译不是所有人的语言行为中都应该有的直接目的行为;第二,翻译并非意味着所有类型的功能翻译行为都应当有了其翻译目的行为;第三,功能翻译法已超越了对翻译直接目的行为的限制;第四,翻译目的论并不是一个原创翻译理论问题;第五,功能的翻译理论问题不是完全基于经验和发现理论;第六,使用功能的翻译理论问题会容易产生听话的译者;第七,使用功能的翻译理论可能不那么尊重语言原文者;第八,使用功能的翻译的理论可能是另外一种编译的理论;第九,使用功能的翻译的理论并不适合用于文学翻译问题;第十,使用功能翻译的最大的理论特点应该是文化相对主义。此外,功能翻译的理论仍然有其他一些过分理想化的限制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功能翻译理论是从交际角度出发的一种翻译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翻译分析视角,有创新之处,也有其局限性。它也在译员培训、文学翻译、翻译批评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功能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会得到很好的弥补。

参考文献

[1]赵丹霞.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日中翻译分析——以动漫歌词为素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4):45-50.

[2]薛俊杰.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探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策略[J].英语广场,.2022.31.029.

[3]苗瑞雪.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论语》选段英译版本评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7):42-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