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盟县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浅析西盟县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郭仕珍

西盟佤族自治县水务局 云南 西盟  665700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水土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到着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好水土资源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艰巨的任务。党国家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2018年以来,水利部相继出台印发了《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2018—2020年)》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为保护好水土资源,下大力气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进程。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西盟作为一个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产技术落后、山势地貌特殊、降雨充沛为一体的边疆山区县,加大水土保持治理,保护水土资源,保持耕地并提高粮食单产,稳步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本文作者尝试结合西盟本地实际和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就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谈谈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对今后本地水土保持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坡耕地;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影响

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要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入手,所以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要结合水土流失与地方生态以及环境气候等做好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要认处理好坡耕地的治理措施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基于水土流失治理,可以通过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还耕作方式的调整等方式,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下文首先论述了西盟县的水土流失的特征,同时结合相应的水土流失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于坡耕地治理措施以及缓解水土流失的有效举措,希望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有所启发。

西盟县基本情况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地处中缅边境,东经99°18'~99°43',北纬22°27'~22°57'之间。其东、东北、东南部环接澜沧县,南部与孟连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山水相依国境线长89.33公里。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千米,均为山区,西盟县辖区地形呈纺锤形,南北较长,东西稍短。地势东

西盟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南段,为怒山余脉南部山区。地形地势总体呈北高,西南低;最高峰在东北方西盟与澜沧交界的中课大黑山,海拔2458.9米;最低点在西南角各弄秧河与南卡江汇合处,海拔590米;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垂直高差1868.9米。全县除新县城所在地勐梭有个小坝了外,均为山地。山地系由高原面被切割而成,山岭上部以连绵不断的山峰为主,顶部还保留部分起伏和缓的平坦地面。山岭至谷底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为深切割山地。西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属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温四季变化不大,垂直差异明显降雨多而分布不均

西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全县辖勐梭镇、勐卡镇、中课镇、新厂镇、翁嘎科镇、力所拉祜族乡、岳宋乡7个乡镇,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0个自然村,367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95606人,县域内居住着有汉、佤、拉祜、傣、彝族、哈尼族等24个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89549人,占总人口的94%。总户数31011户,其中,农业户数23375户,非农业户数7636户。人口密度为70.63人/km2。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745万元。西盟县境内地带性土类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非地带性土类有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

二、西盟县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

所谓水土流失,主要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水冲土跑,即跑水、跑土、跑肥),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土壤特性、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现状(人为扰动)等情况不同,水土流失的类型和强度也大不相同,造成的危害呈度也不相同,因此水土流失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现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经调查西盟县的水土流失具有以下特点:

1、以水力侵蚀为主,西盟县是典型的西南土石山区(98%为山地),山高谷深,地形陡峭且雨量充沛,具有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因此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

2、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于坡耕地中。西盟是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地,直至1990年以前,当地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靠毁林开荒扩大耕地以求增加粮食产量。随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扩大,广种薄收,结果,士地愈种愈瘦,收益愈低,愈瘦愈毁林扩大耕地的恶性循环,以致长期经济贫困。另外,西盟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为,耕地72.51万亩占35.8%,而这些耕地中坡耕地占了87.76%,且地型坡度多在15°以上,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西盟县的气候等条件分析,坡耕地中水土流失强度多在中度以上。因此西盟县的水土流失多发生于坡耕地中。

三、西盟坡耕地存在的问题

(1)坡耕地地形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

西盟县是典型的高山深切地貌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分析流域内的坡耕地上全部都存在水土流失,且流失比较严重,中度强度流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5000t/km2.a,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耕地质量不高。

(2)基础设施差,耕地产出率低

由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现有耕作道路少且标准低,均以土质路面为主,路面较差,宽度约1~2.5m,路面坑洼多,通行不便,加之受水利化程度低,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耕地的产出率较低。

(3)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坡耕地内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差,导致只能种植经济价值较低的传统作物,大春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小春少量地块种植小麦、蚕豆和冬荞,大部分地块闲置,产业结构不合理。耕作模式为传统的人工加蓄力,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的种植模式抑制了当地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大坡耕地整治和保护水土资源的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成了摆在西盟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首必答题,通过多年实践得出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必须走固定耕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地区性的水土流失的防范过程中,历届县委、政府和水利工作者认识到坡耕地水土流失对整个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坡耕地治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项目布局上,要与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相互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在流域内,选择25度以下、土层较厚的坡耕地作为坡改梯地块,并配合坡改梯地块进行坡面水系及田间道路的配套布设,促使流域治理发挥最大效益

1、坡耕地治理措施布置

采用坡改梯措施,坡耕地进行治理。根据坡耕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地面坡度小于25度、土壤侵蚀强度强度以下、土层厚度大于50cm、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满足耕作要求的地块,布置坡改梯措施。

2、灌溉措施布置

根据实施坡耕地治理的项目区自然条件,配套相应的水利设施,结合作物种植结构、需水量预测以及地块的远景发展,布置管道灌溉模式,保障耕地灌溉用水,提高耕地生产率。

3、田间道路布置

为方便耕作、施工、提高耕地的机械化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治整区道路分布情况,将在流域内布置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两种类型的道路。在流域内纵、横向布置,再从机耕道路增设作业便道辐射到田间地块。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布置的数量以满足、方便耕作为前提,确保辐射整个工程区。

4、截、排水措施布置

截水措施布置考虑在项目区上游有径流面积的区域布设截水沟,将其上游汇水引入自然沟道或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的排水沟内;排水措施布置主要依托所有机耕道路和部分作业便道布设排水沟,在道路交汇处布设预制涵管,形成本项目区完整的排水体系,使每个地块的水均能合理排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截水沟末端设消能设施。

(一)坡耕地继续耕作措施

在坡耕地,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平缓的地势,可以有效地推动继续耕作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地表中的径流有效减少,也能够有效规避雨水对于土地的冲刷,有效地提高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另外,首先可以改变地形坡度的变化,可以有效增强地面的粗糙率,这样可以种植一些带状的农作物,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地表径流的冲击力有效减缓。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可以采取种植秸秆等农作物的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尤其是在现阶段的耕地种植过程中,针对坡工地没有被修成梯田或种植植被前坡耕地的继续耕作,能够有效地减缓水土流失的情况。

(二)坡田变梯田的措施

另外一方面,针对坡耕地的农业种植,可以采取梯田的方式来有效的进行改善,可以根据不同的坡度及土地结构,可以采取不同的梯田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这样能够确保土壤肥力,也能够增加粮食产量,水平梯田能够有效保证水土植被或者树木,将平缓的坡地改变为水平的台阶田地,这样更多的能够在人口众多,耕地较少的地区有效的应用推广。另外一方面,坡梯田是顺坡度建筑,每隔一定距离,隔年进行耕种,这样的情况能够有效的规避可能出现的土地肥力不足的情况出现。坡式梯田与水平梯田相对比来说,这种坡式梯田投资较小,能够更加便于操作,也能够起到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

(三)种植植被的措施

种植植被的方式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也很有效,尤其是在一些地势较为陡峭的农耕地范围内,通过这种种植植被的方式,有效实现退耕还林的效果。但是现阶段的国民经济如何更加稳妥地进行退耕还林,往往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所以要做好对于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环境和不同气候下的耕地、坡耕地的有效深入的研究,要采取多样的方法来防治水土流失,可以做好更加专业化的种植技术的应用,尤其要结合国情国策,做好更加深入的探讨,可以适当的种植草坪和树木、果树,在一些水土流失的地区,要积极种植果树,减少农用地,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经济发展,另外还可能规避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

实施坡改梯后,可有效遏止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保障土地产出的稳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并能起到很好的试点示范作用。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和线”相结合进行本项目的措施措施治理。面上措施主要以坡改梯为主,线上措施包括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和排水沟。工程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田间道路为骨架,坡面水系相配套、做到灌溉自如,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坡耕地治理示范区,并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先导、奠定基础。

规划期末,对项目区内适宜坡改梯的全部进行坡改梯,坡改梯面积共计339.56hm2,坡耕地治理度到达到95.62%,经计算,本项目经济计算期内项目区年减蚀量达1.09万t,年蓄水效益达44.40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6941t/km2.a降到726t/km2.a,收入922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688元,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建设目标。

结语西盟县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山区县,坡耕地的全县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地和重点防治区域,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治理区生态环境,和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治区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保障,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西盟土壤

[2]西盟县志

[3]云南省水土保持公报

[4]史云.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50(08):49.

[5]柴宇,魏永霞,张宝丽,白杨.坡耕地治理措施及其组合对水土环境及养分流失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5,37(01):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