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管理策略研究

童乐

身份证号码:430722199107256928

摘要:“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社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风险防控。长期以来,信用贷款是中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的贷款方式,面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其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源,但是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程度有待提升,而将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入信贷业务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鉴于此,商业银行需要认清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势,积极拥抱前沿信息技术,转变传统信贷思维,收集并安全合法地利用大数据,建立风控系统,以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的信贷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逐步新常态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发展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及经济稳定。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目前信贷资产规模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降低的现状;提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部分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终给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以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境。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1.1线上信贷业务平台有待完善

受服务地区、运营规模、获利能力等要素的影响,即使完成线上信贷系统开发建设任务,各银行在技术资金投入水平层面也存在差异。同时,大多地域商业银行的人员组织架构、IT系统及团队创建水平亟待提升,尚且无法完全支撑商业银行现有信贷业务的开展规模,而科技部门工作精力集中于日常系统维护,缺乏充足时间与精力投入线上信贷产品与技术的维护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银行应对突发事件现状下信贷业务的应对管控能力,线上信贷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竞争力。

1.2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大数据。商业银行基于大数据,在客户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信息安全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商业银行高度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无法开展业务、客户信息丢失、信息泄露等严重问题。财务信息的泄漏,极易造成各类金融欺诈行为,从而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危害,并造成社会动荡。因此,在信息化、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保证金融信息安全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3从业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进一步显现,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由于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利率的决定方式,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并且对资产负债业务和结构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在国内外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以及金融形势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并没有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而同步进行提升。所以,对于商业银行自身在信贷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化解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信贷风险管理的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从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实践来看,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和制定制度的层面上,制度规定的较多,但是执行的较少。部分员工为了大力推动业务,只能被动地接受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从意识上认为信贷风险管理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信贷从业人员准入要求不高,大多数的从业人员专业经验不足,对于贷前审查和贷后的管理流于形式、实务操作不熟悉,所以信贷业务的隐性风险较大。并且人员流动快,对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和创新性。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2.1完善法律体系

2022年7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在稳步推进数化信贷产品的同时,更要严格进行数据、资金及合作业务的管理,并有效加强风险控制的总体能力。中国政府在2021年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机制来实现进一步的调控与监管。为控制不良信用的发生,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无论是网络信贷业务还是传统信贷业务,都能极大地减少信用风险,改善信用市场环境。在加强市场内外约束制度的同时,有关部门不仅需要定期、及时地进行现场检查,还应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实时的远程监控,以防止非法团伙牟利。

2.2构建信贷大数据中心

与传统的经济环境相比,目前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更加复杂且多变,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构建大数据中心来综合利用不同角度、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信贷风险综合分析,提升信贷管理能力的科学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该大数据中心集中采集信贷业务客户的历史贸易情况、行业的景气指数以及该客户企业内部管理层变动等多渠道的海量数据,并对所有数据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以及开展关联性分析。熟练运用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进行风险测评,严格把关信贷产品的准入水平线;强化收益与风险配比的原则性要求,运用定价模型合理进行产品定价;对大数据中心、云计算、搜索引擎设置整理、评估、预警、处置等全流程信贷风险管理。

2.3设置风险化解和处置机制

1.完善先进风险预警机制

关于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需要银行全方面了解信贷客户信息,妥善处理收集的全部数据,作为信贷风险发生频率的评估依据。只有做好客户信息收集,才能在业务开端进行风险评估,深入了解案件不良影响,测算后续信贷风险发生概率。详细罗列风险影响因素,结合历史经验,财务信息极为重要,能够掌控财务现况、资金现况,对数据信息加以整合,为信贷风险防范提供有力支撑。

2.风险规避妥当处理

首先,积极规避不必要风险,妥当处理内部信贷风险均属于规避风险的处理手段,以此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其次,针对信贷资金额度较大、时间较长的业务,制定可行管理措施,采取案件延迟审批等方式避免风险,控制银行信贷风险范围;最后,实操环节,信贷审批以短期贷款业务为主,能够加快资金回收速度,减少外部环境变动引发的坏账情形,缩减贷款时长,降低流动风险。

2.4更好地监测企业动态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账户流水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企业的数据进行预警,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风险分级。其次,银行将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及时输入到系统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异常情况下的原因,以便对贷款后的风险进行早期识别,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参考。最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套模型,以检验公司财务数据与业务发展之间的逻辑和连贯性。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对其进行早期的风险预警,为其后期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保障。而银行在获取非财务信息时,常常会受到时空等因素的制约,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测企业的非财务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信贷风险管理作为银行机构风险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推动商业银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围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深度剖析,提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操作、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对应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徐亦晗.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务探究[J].河北金融,2022(06):60-62.

[2]李昀臻.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规制之路[J].投资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