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民族地区家校共育的路径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浅谈小学阶段民族地区家校共育的路径与策略

铁桂英

青石嘴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知识作为基础性的科目更是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但是学校和教师不是教育学生唯一的主体,需要家长的参与才能够更有效的实施教学方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了教师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完整性。因为只有在学校的时候,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但是一旦离开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就会减弱,这时候,家长的教育责任就会凸显。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校共育;民族地区

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显著效果,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爱护和促进。因此,本文主要从设置家长开放日、进行上门家访以及发挥“媒介指导”的功能,构建传统与现代的立交桥三个方面介绍一下关于小学阶段民族地区家校共育的路径与策略,目的就在于加强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家长开放日——全方位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的好途径

家长开放日与家长会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一方面,家长会的目标性更强,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某些表现,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另一方面,家长会更加正视,主要是形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而家长开放日更加的灵活,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了。家长开放日是教育部门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过程为目的,

这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变得更加透明,家长身临其境走进孩子的校园,走入孩子的课堂,为家长创造了更好的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然后邀请家长一起陪伴孩子来参加这个活动。实验研究表明,亲子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了解学校在教学和引导学生方面的具体措施,这有助于增加对学校的理解和信任,家长能够更加的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主动发挥自己的责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上门家访——全方位了解孩子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家访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即教师不会主动去对学生进行家访工作,一般都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因此,被动的家访工作的效率极低,并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有效的家访要注意三方面,那就是带着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家访之前,参与家访的老师要充分的备课,注意家访的主要目的,对问题进行梳理,包括和家长的对接。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与学生的相处情况有很大的要求,否则家访工作是缺乏有效的意义的。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将这本小说阅读完。通常情况下,这种口头上的作业很难进行量化的监督管理,即学生具体做没做,做到什么程度教师都是不清楚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是比较差的,他们需要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因此,教师可以联合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发挥“媒介指导”的功能,构建传统与现代的立交桥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共育过程。媒介指导方式是多样的,路径是广阔的,以往传统的通信方式,电话家访、家校联系本、小字条等在家校沟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现代通讯手段的利用,更能使家庭教育变得无处不在。媒介将教师与家长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有效的互动机制,让双方能够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加方便的分享各自的信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是QQ群等社交网络媒体实现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因为在学生回到家中,教师很难再进行管理,家长必须要主动承担起责任,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问家长一些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在下次课堂进行趣味分享。但是教师并不知道学生回家以后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利用媒介进行联系,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不仅仅存在与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生活中充满了知识,这些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教育仅仅在学校中才能够被充分的体现,一旦离开学校,教师就很难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因此,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良好辅助和补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连接,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双方的信息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家长与学校之间也要增强信任感,为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寇思蕊,范浩阳,王校羽,等.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家校共育体系的构建[J]. 情感读本,2022(17):113-115.

[2] 邓勇. 民族地区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共育的实践效果分析[J]. 人文之友,201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