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分析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边巴

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   西藏   山南   856000

【摘要】目的 分析肠壁缺血性病变使用64排CT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2021年5月-2022年5月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使用64排CT检查并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各15例、12例、17例、6例;(P<0.05),64排CT诊断结果: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各14例(93.33%)、11例(91.67%)、19例(94.12%)、6例(100.00%),组间对比(p>0.05);病理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为100.00%高于64排CT的85.23%、91.42%、96.57%,组间对比特异度、灵敏度(P<0.05);准确度(p>0.05)。结论  使用无创、安全性高、及时性强的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64排CT;肠壁缺血性病变;诊断结果;诊断效能

   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数量日渐增加,主要是由于肠道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会诱发多种代谢性不良反应[1]。西藏贫困区域由于普及相关疾病知识欠缺,导致出现急腹症症状的患者很少从肠壁缺血性病变角度进行分析,使其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导致肠壁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最终导致肠道局部坏死、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为了提高临床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准确率,我院将64排CT用于临床诊断中,旨在在早期将肠壁缺血性病变诊断出来,为后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分析了肠壁缺血性病变使用64排CT诊断的价值,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5月-2022年5月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年龄40-75岁、均值(62.58±4.23)岁,体重45.62-85.71kg、均值(68.78±5.14)Kg,发病时间5-65h、均值(41.52±3.14)h,男/女(12/8),合并症糖尿病5例(25.00%)/高血压8例(40.00%)/冠心病7例(35.00%)/高血脂4例(20.00%)。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自愿入组;资料齐全且知情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1)心肝等主要脏器疾病、(2)精神病、(3)意识障碍、(4)缺乏相关资料者。

1.2 方法

使用64排CT定位扫描患者腹部,然后从膈肌水平直至耻骨下缘水平采用螺旋扫描,扫描持续8s左右,设置0.625mm的扫描层厚。使用碘海醇对比剂(70ml)进行增强扫描,以3.5-4.0ml/s速度注入20ml生理盐水。设置电压、层厚、螺距120kV、0.625mm、0.5-1.0进行动态三期扫描。

1.3 指标观察

1.3.1 诊断结果。

1.3.2 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2结果

2.1 对比诊断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各15例、12例、17例、6例;(P<0.05),64排CT诊断结果: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各14例(93.33%)、11例(91.67%)、19例(94.12%)、6例(100.00%),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对比诊断结果[n(%)]

分组

例数

肠系膜下动脉狭窄

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

血管狭窄

腹主动脉狭窄

病理诊断

20

15(100.00)

12(100.00)

17(100.00)

6(100.00)

64排CT

20

14(93.33)

11(91.67)

16(94.12)

6(100.00)

x2

-

1.034

1.043

1.030

-

P

-

0.309

0.307

0.310

-

2.2 比较诊断效能

病理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为100.00%高于64排CT的85.23%、91.42%、96.57%,组间对比特异度、灵敏度(P<0.05);准确度(p>0.05)。

3 讨论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来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数量日趋增多,由于该病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导致早期在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西藏贫困区域,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知,导致不能及时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置,导致很多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穿孔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3]。大多数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都存在急性腹膜炎表现,极易误诊,因此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早期诊断该病的准确率,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避免患者错失治疗时机,而危及生命[4]。患者发作肠壁缺血性病变后会出现多种不良症状(腹痛、血便等),疼痛主要集中在脐周区域和左下腹,大多数患者腹痛、血便等不良表现会维持3d左右,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后,这些不良症状会得到显著改善。如果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动脉出现缺血症状,导致患者突然发病;如果静脉出血缺血表现,导致患者发病缓慢。

临床使用常规CT扫描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诊断准确度并不高,误诊、漏诊率较高。随着CT技术的发展,临床逐渐广泛使用,64排CT,并将其用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经临床实践结果显示显著提升了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准确率。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肠壁呈现多种病变形态(分层强化、环形增厚、狭窄、变薄、节段性扩张等),主要征象为稀疏细小,一些患者会检出腹水、肠系膜水肿等症状。64排CT用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具有诸多优势如较高的准确度、立体性、短时间内即可得到诊断结果、无创性等,通过扫描得到患者原始图像,然后利用重建技术形成多平面图像,并可以利用三维技术立体重建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图像[5]。相较于常规CT,能将病变部位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空间分辨率较高,同时能将血管以及胃肠道等管腔结构清晰显示出来,用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能将狭窄位置和肠壁改变情况显示出来,使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6]。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能将肠壁内形成的栓子以及血管中形成的栓子显示出来,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安全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案,提高了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生命安全奠定基础。64 排CT用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能将局部黏膜病变情况(充血、水肿、出血等)显示出来,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炎症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使用无创、安全性高、及时性强的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勇,余伟,鲜见.64排CT在肠壁缺血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8):1043-1044.

[2]郑尚飞.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2):2205-2207+2212.

[3]谷玉锋,梁长虎,冯泽川.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9):1514-1516.

[4]李瑛晖,边雪峰.研究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242-243.

[5]刘顺平.分析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3):189-190.

[6]覃志红,杨铁.64排CT在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