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化学性风险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食品中的化学性风险及预防措施

杜英龙,纪旭峰,李家意

青岛中一监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民以食为天,保障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国民生活带来便利条件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渗透到食物当中,对人民生命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基于此,本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部分预防措施,希望能以此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促使食品行业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为国民提供良好的餐饮环境。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性风险;生命健康;预防措施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个别食品企业为了利益,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界限,对销售食品进行违规的化学加工,以确保卖相和保质期,此种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层出不穷。因此,提升国民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这期间需要政府部门、食品行业和社会群众三者共同努力,对食品中的化学性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确保食品安全,达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1]

一、食品中化学性风险概念

食品化学性风险,通常是指食品中具有毒害性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危害。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腐烂或者变质,通常会添加化学防腐剂等物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但是却增加了食品的化学性风险。而且,部分食品具有天然存在的化学性毒害物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清理,也会引起食品化学风险。该种风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损害,如急性中毒、慢性累积中毒、影响生殖系统、致癌致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打击黑心食品商家,加强食品化学性风险预防至关重要[2]

二、影响食品化学性风险因素

(一)内源性毒素

1.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通常是指动植物或者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自主产生的毒素,该种毒素存在于生物本身,并非人为添加。许多草本植物都具有生物毒素,而部分会被人类采摘后做成日常餐桌上的食物,在此期间,如果不能对食物所蕴涵的生物毒素进行有效处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四季豆等,本身具有生物毒素,只有通过高温煮熟才能清除,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2.过敏原

过敏原是指食物中含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物质,每个人因为身体构造不同,过敏原也不尽相同。例如鸡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有极少数人群对鸡蛋过敏,食用后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正是“此之蜜糖,彼之砒霜”的道理。

(二)外源性毒素

1.洗涤清洁用品

洗涤用品带来的化学性风险,一般存在于对餐具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如果在清洗餐具时疏忽大意,未能将洗涤灵等残留化学液体彻底清洗干净,就会导致人体的化学毒素摄入,从而影响基础代谢。如果一个人长期摄入该种化学物质,甚至有致癌的风险。

2.环境污染物质

现如今科技发达,带给国民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许多工厂在进行工程作业时,会把废水排进河流,导致水污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摄入含有重金属污染的水源,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再比如汽车尾气,过量吸食后会破坏人体正常机能。

3.食品添加剂

许多黑心商家为了保证食品的卖相、味道和保质期,会在加工过程中注入大量色素及添加剂,增加了食品的化学风险,违反了国家法律制度,对人民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如果一个人长期食用此类食品,会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永久性破坏,尤其是对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会严重阻碍身心健康发展。

(三)其他化学性危害

1.食物搭配不合理

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具备药理知识,在摄入食物时随心所欲,从而增加了化学性风险。如喝酒时不能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鸡蛋与糖精不能同时摄入等。当适性相冲的两种食物相遇时,会产生部分毒素对人体造成损伤。

2.食物存储不当

食物存储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许多食物如果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吃完,放置过久就会发生霉变,形成化学反应产生毒素。如土豆,放置太久后发芽的土豆会滋生一种名为龙葵素的有毒物质,人在使用后会出现食物中毒的问题。

3.食物烹饪方式错误

部分食物在未经过烹饪前,并不具有化学毒素,但是如果烹饪方式错误,反而会带来食物的化学性风险。比如烟熏食品,原本的食品并不具备化学毒害,可是经过烟熏加工后,食物中诞生了大量的毒害物质,长期食用会使诱发胃癌及肠癌等严重病患[3]

三、食品化学性污染预防措施

(一)加强食品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国民吃得舒心、吃得放心,政府机关单位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并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食品行业加大约束,防止部分黑心商家为了利润收益,对食品进行化学加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此期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工商局要精诚合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务必要确保食物从采摘获取到加工,再到流入市场的整个流程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具有安全性与合法性。

(二)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教育

想要对食品化学性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为国民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必不可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并定期开启线上教育讲座,使人民群众了解食物本身是否具有生物毒素,错误的食物搭配有哪些,如何辨别食物是否变质等问题,从而消除部分食物化学性风险。

(三)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举措。建立先进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并雇佣专业的食品检测人员对食品进行科学检测,能够有效减少具有化学毒害的食品流入市场,从而为人民健康安全提供保障。所以,对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完善,能够有效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并维护食品市场稳定性[4]

结束语:

保障食物的安全性,既是对食物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只有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监督工作,才能震慑黑心商家,减少对食品进行违规化学处理的现象,为人民健康安全提供良好保障。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要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食品的化学性物质进行规范检测,防止具有化学毒害的食品流入市场。同时,国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对具有化学性风险的食品进行有效甄别,防止病从口入。

参考文献:

[1]杨春霞.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高氯酸盐污染现状及风险管控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04):71-76.

[2]李建丽,冯春艳,林艳珠.海南自由贸易港化学性食品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1):4688-4693.

[3]曾迎新,马玲,邓瑛,李国君,赵超英.食品中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与模式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毒理学杂志,2012,26(03):219-224.

[4]苏亮,张磊,任鹏程,李志兴,王亚男,岑嶒,宿晨,刘兆平,周萍萍.食品中化学有害物质风险定量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实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0,32(03):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