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生心灵声,柳暗花明又新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聆听学生心灵声,柳暗花明又新生

李林燕

重庆移通学院

一、案例背景

小L,男,2017级通信工程本科学生,生活在小康家庭,父母国有企业上班,工作较忙。该生平时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寄情于网上暴力游戏,爱好购买可施暴工具,在班上放言说要杀了某某同学,导致班上同学对该生心生恐惧。根据与该生同寝室高中同班同学了解到,该生高中成绩优异,与人为善,后与一女生交往,并被分手,此后成绩一落千丈,并且变得郁郁寡欢。与该生父母交谈了解到,该生富有孝心,对目前所考中的大学与原有期望有所落差,有考研想法,但沉迷游戏,不爱与父母交流。与该生交流下则了解到,该生善于隐藏自身情绪与想法,否认高中曾被女友抛弃一事,因宿舍琐事确有伤害同学的想法。根据多方了解,该生目前性格深受高中分手以及高考升学考试结果落差影响,大学后将真实的自己寄身于浮躁暴力的网络环境,变得敏感多疑,性格孤僻,想法极端,无法控制自身情绪等情况。据精神科专家诊断,该生患有中度抑郁情况。

二、案例分析与定性

从了解到该生情况后,近两年多次在不同时间、场合,与该生以及其父母或者班级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涉及该生学习情况、情绪问题、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兴趣爱好等等。目前,该生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一)攻击行为

根据对该生成长经历的了解,该生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后期的一种习得性行为,主要是源于该生自身的防御心理。该生的防御心理,主要是该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认为周围的人有想要伤害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自我保护的强力暗示之下,该生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室友同学无意的言语或者小擦碰,会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语言或者行为上的"反抗"。而这种过激的反应以及攻击性语言,引起同学的不解、反感甚至是对应的攻击行为,而这种行为在多次反复加强后,逐渐变成该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对周围的一切都敏感多疑,随时保持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该生的攻击行为,还反应在日常其他一些行为,比如在该生上网过程中,习惯性浏览暴力性网站、暴力性武器、暴力性游戏……而该生随身携带武器“保护”自己,则是该生攻击性行为的加强,如若不及时介入和矫正,会逐渐演变为反社会人格和行为,对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人际交往问题

1.学生关系

该生后期的攻击行为、学习问题等都是源于该生高中时期的情感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由于初次恋爱的失利,导致该生自我怀疑、自我放弃,进入一个情感死角,对女生以后周围学生都失去信任,认为大家看不起他。在他人眼里,该生不爱说话、说不得、脾气大、爱怼人、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没有同学愿意认同或者接受随时随地会伤害自己的同学。当然,该生与同学缺乏沟通和澄清,用一种消极情绪对待同学,只能强化大家对他的偏见,从而彼此进入恶性循环。

2.亲子关系

该生父母皆是国企员工,日常工作较忙,对该生多是关心成绩数据和金钱支持,情感交流匮乏。从小感受到的父母权威导致该生在出现情感问题时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进行解压和释放,对于自身学习、人际关系的问题,害怕与父母的沟通会得到批评和指责,毕竟在父母看来,该生生活优越,只有学业一件事需要操心。父母的不认同、缺乏关心与沟通,对于该生的成长经历而言,亲子关系是极度不和谐与单向的,父母不能保护自己,自己只能自我保护,而父母也觉得该生不懂事,不满足,不听话。

(三)学习问题

该生高中时期原本成绩优异,但情感的失利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并且一蹶不振。在课堂上,也思维发散、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与原本的自己落差太大,该生不禁开始自我怀疑,并且最后未能在高考升学考试中考取心仪的学校。虽然该生进校后有心想要改善自身状况,准备以考研来完成高中的心愿,但是长期以来的学业问题,导致该生实际的行为与想法不同步,抑郁问题吃药导致的课堂上嗜睡所带来的无力感,让该生变得更加焦躁。

三、帮抉措施

(一)关心关爱,家校合作

在得知该生情况之后,我与学院学工副院长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时间联系该生父母,带领小L到重庆市专科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该生患有中度抑郁,需要相应的物理治疗和化学疗法。与此同时,我向该生所在的班委说明了他的情况,由于该生曾有自杀和伤害他人倾向,我特安排班干部重点注意该生的出勤情况,关注该生课堂表现,让班级同学注意学生的心理,有情况及时汇报,以便及时提醒。同时,定时与该生父母交流该生的家庭表现,探讨近期的帮扶措施。

(二)谈心谈话,积极引导

办公室、校园里,我会依据当初所处的环境,与该生进行谈心谈话。近期学习情况如何?心理表现如何?有什么困难困惑?学生的行为可能有时候会有所偏差,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的可能。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失败与挫折都是必要的经历,老师能做的更多是给予鼓励和支持,在不断的谈心谈话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来着老师的关爱和重视,让其自身的自尊心、焦虑和痛苦得得以缓解。作为辅导员,我们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从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我相信学生,我相信他们都会变好的。我也相信,他们都能顺利毕业。

(三)信任理解,共克难关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是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引路人,是青年朋友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支点,因此从辅导员角度谈对青年的信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信任是双向性的。辅导员单纯的对青年表现出信任是不够的,辅导员还要努力争取获得全青年们的信任。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信任是理解的前提”,对辅导员工作来说信任是思政工作的基石,只有学生对老师信任,学生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况展现在辅导员面前,只有老师对学生信任,辅导员才会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才能够尽心尽力去解决。

四、帮扶效果

定期与该生进行谈心谈话,该生会主动找我了解学业、完满活动等相关情况,会主动与我分享生活琐事。与人交往情绪较之以往不易冲动、敏感,会在年级群主动说话聊天,与同学交往攻击性弱化。会主动关心父母,理解父母为他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学业比较稳定,从一学期挂科4门到现在无一门课程不合格。

五、经验与启示

(一)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协调者。辅导员工作是一对几百的关系,需要依靠学生干部去牢牢把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特殊学生群体。得力于班干部,我及时的发现小L的特殊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挽救小L。

(二)沟通共情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作,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一群人。辅导员与学生直接更多的是相互的沟通过程,这个沟通过程,所展现出来的尊重、耐心、真诚、共情、冷静、信心、自知,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在某个特定时候,能够引起他们的共情。这种共情效果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心理疏导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大学都有相应的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只有极少数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那些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存在失常的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还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心理健康筛查等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