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阅读策略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优化幼儿阅读策略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谭玉芳

作者单位:秭归县第二幼儿园  邮编:443600

摘要: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书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孩子们现阶段的成长规律,采取恰当的阅读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们在阅读时的同时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其实,在幼儿阅读活动中,受益的绝不仅仅是幼儿本身,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也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幼儿的阅读热情,提升幼儿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阅读策略;预备能力;图画书

一、立足图画书的价值和内涵,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一)剖析读本信息,精准利用图画书价值

图画书的主题内容广泛多样、包罗万象,这给幼儿教师选择图画书带来了较大难度。幼儿教师要想在众多图画书中精准挑选出适合幼儿阅读的,就必须明确幼儿的阅读需求以及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精准把握主题内容,合理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当幼儿教师面对一本全新的图画书时,他要从“图画书的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别之处?能教会幼儿哪些语言或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幼儿可能喜欢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对即将教学的图画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为阅读教学做好准备,以确保自己给幼儿提供的阅读指导针对性更强、有效性更高。当幼儿教师选定一本图画书后,就要找出这本图画书的阅读价值所在,并积极思考呈现这种价值的方法,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图画书的价值,使它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有益助力。

(二)把握三种语言,全面解读图画书内涵

1.读懂美术语言的“美”

图画书中的美术语言主要包括图画书的开本与装帧、结构与构图、造型与色彩、细节与笔触等多种要素。在幼儿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欣赏和感受图画书美术语言的过程中,要将这些要素以整体的方式呈现给幼儿,以帮助幼儿更加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故事的思想与主题。例如,在《我的连衣裙》一书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不但要关注书中故事情节设计的节奏性,还要关注书中角色造型的儿童化,以及画面中色彩传递的愉悦情绪。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将书中的精美图画与文字描写联系起来,促使幼儿通过观察书中的图画,以及倾听教师讲述图画书中的文字,充分理解这本图画书,并能够与图画书中的小兔子一起享受期待与满足的乐趣。

2.理解文字语言的“趣”

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图画书后,发现这类书籍中文字的作用往往不同于一般书籍。图画书中的文字除了具有讲述故事情节、描绘故事场景的作用,通常还体现着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和情绪,甚至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像。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离不开直白的语言描述,图画书中的文字语言虽然简单,却达到了传达喜怒哀乐情绪的作用。因此,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带领幼儿探寻图画书中文字符号的“奥秘”,引导幼儿读懂图画书中的文字语言所传递的语言美。例如,在《我们要去捉狗熊》一书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作者用五彩的颜色写标题,是为了将一家人集体出游的快乐心情表现出来。在《菲菲生气了》一书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理解作者用红色的大字是为了强调主角菲菲愤怒的情绪。在《蹦》一书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先仔细观察小狗蹦起来的画面,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笔画变得七零八落的“蹦”字符号揣摩小狗的心情,体会小狗在高高蹦起那一刹那既紧张又害怕的心理。

二、结合幼儿的实际阅读需要,培养幼儿阅读预备能力

(一)导图梳理法

在幼儿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和心理特点对故事的素材、故事的内容、故事的人物等进行合理的划分,以逐步帮助幼儿培养基本的阅读技能。而在幼儿听完故事或看完图画书后,幼儿教师可借助动态导图、圆圈思维导图、气泡思维导图、树状思维导图等对幼儿进行阅读引导,以此有效培养幼儿的反思策略预备能力,促使幼儿逐渐树立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例如,在小班的《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教学中,在为幼儿阅读完整个故事后,幼儿教师可针对小班幼儿的具象思维特点,借助不同数量的苹果、梨、草莓等水果玩具,带领幼儿一起玩想一想、找一找,并按顺序摆一摆的游戏,以此帮助幼儿回顾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进食的水果的数量和种类。幼儿教师运用这种动态导图可以帮助幼儿初步学会梳理和把握故事线索,这有利于幼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线索的方法。而在大班的《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可针对大班幼儿的思维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运用气泡思维导图或者树状思维导图将夜里还在忙碌的人,以及他们的工作内容用图画和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导图梳理法比较适用于人物较多、故事情节较复杂的图画书。在讲解这类图画书时,幼儿教师可借助导图梳理法培养幼儿的阅读策略预备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效率,发展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互动讨论法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多疑问,如“为什么会这样”“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等,这是幼儿拥有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的表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正因为有了疑问,幼儿才会主动探寻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在疑问的驱动下,幼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因此,在幼儿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可通过问题引领幼儿积极参与互动,鼓励幼儿多动脑思考、大胆质疑、不断释疑和解疑,从而让幼儿在激疑—质疑—释疑中实现深度阅读。例如,在《被澡盆卡住的熊》一书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联系故事情节的前后变化,结合角色的性格特征,提出疑问:为什么小熊一开始害怕到小河中洗澡,后来就愿意去了呢?然后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并与小伙伴展开积极的讨论,以找出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幼儿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正是其逐渐由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迈进的过程,也是其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以提高幼儿的阅读策略预备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积极性。

三、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利,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解释什么是启蒙时曾说:启蒙就是使每一个人能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性。因此,在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一问到底的教学设计,多为幼儿提供表达内心想法与真实看法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阐述自己的感受、疑问和观点,从而促使幼儿在阅读与交流中掌握深层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你别想让河马走开》一书的阅读教学中,当幼儿表达出“大河马在桥中间挡道是不对的”“大河马不是故意挡道,我猜它是累了,不小心睡着了”“因为动物们没有礼貌,所以大河马才不愿意离开”等想法时,幼儿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些想法,允许他们基于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思考、去判断、去解读,以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向成熟的阅读者迈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不仅仅能够培养幼儿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更能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引导幼儿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瑾.优化幼儿深度阅读的实施方法——以大班阅读活动“獾的美餐”为例[J].上海托幼,2022(Z2):54-55.

[2]张冬妮.幼儿园教师早期阅读指导研究[D].西南大学,2022.DOI:10.27684/d.cnki.gxndx.2022.001870.

[3]王艳.让阅读亲近孩子——浅谈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引导策略[J].新课程,2020(17):75.

[4]陈安琪.优化幼儿阅读环境,探寻多元语言教育——中班阅读环境创设行与思[J].科幻画报,2020(04):244.

[5]顾葳蕤.信息技术在幼儿阅读活动中应用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