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

冯学清,弓一梅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800例,为进一步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乙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护理后的心态情绪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护理效果、满意度、心态情绪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转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所谓的耳石症,是一种以短暂的眩晕为主的疾病。通过对具体的临床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疾病的发生群体中,以妇女和老年人居多,而且使用的治疗方法大多是以手法复位为主。病人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的情绪,进而会对治疗和护士的护理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从而导致病人的康复效果会因此而降低。为此,本院对该类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护理方式,并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效果展开观察。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80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在38-72(49.75±3.56)岁,所选患者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的病人实行了常规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按照常规的程序进行,具体内容有:对病人的身体机能展开监控,并与病人的疾病变化情况相联系,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并对病人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对于乙组的病人,采取了有系统性的护理介入

(1)建立一个系统护理的专业团队:为了保证病人的介入效果,让病人得到更加全面和舒适的护理,可以在医院里建立一个特殊的护理队伍,并加大对病人的训练,让护士对病人的不良心态和表现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从而让病人的消极心态得到改变,保证整体的护理效果。(2)心理干预:由于各种原因,病人在接受这种病的治疗和护理时,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对病人的实际恢复产生不利的作用。在进行护理介入时,要提高对病人的关注程度,要知道并把握病人的真实想法,对病人的产生的消极想法进行疏导,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关怀。(3)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护士应注意对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的宣传,减轻病人的消极心理,促使病人主动地接受医疗服务。在进行护理时,可以使用一些宣传书籍、录像等方式,让病人及其家庭清楚地知道这种病的病因,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让病人及其家庭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病,让病人可以更好地接受这种病,减轻并减轻消极的情绪,进而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治疗与护理[1]。(4)头部护理:在完成复位治疗后,患者的头部要避免出现剧烈运动的现象,避免出现低头、仰头、摇头、跳跃等对患者头部产生刺激的运动。在48小时内采取左侧或者右侧的卧位方式,若需要平卧,需将头部适当的垫高,同时保障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5)康复锻炼:在接受了复位疗法之后,护士要注意随时关注病人的疾病进展情况,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锻炼。在病人的情况比较平稳之后,护士会对病人进行一些康复锻炼,每天20次,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病人的处于睁眼状态;接着做头部动作,头部每天做20次左右的前曲和后曲;其次是做胳膊的动作,将一侧胳膊伸直,双眼睛盯着指尖,然后将指尖移到合适的距离,再回到原位,反复练习,频率20次/d等。(6)饮食和睡眠的护理:在照顾病人的时候,要注意病人的睡眠质量,饮食清淡,不能吸烟、不能饮酒,避免熬夜。(8)术后复查,病人在离开医院后,因为多种原因,有些病人会有反复发作的情况,为了保证复位的成功,需要进行复查。比如,通过定期的门诊回访或者网络、电话形式随访等,来掌握病人的实际康复情况、心态情况、日常生活影响等,并针对病人的实际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处理。同时建议病人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要第一时间去看医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以及心态情绪进行评分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系统化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评分比较

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乙组患者护理后的心态评分有显著的改善,且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后心态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

甲组

400

35.29±10.20

48.52±0.59

乙组

400

25.42±3.16

25.19±2.08

T

-

5.241

2.094

P

-

0.021

0.019

2.2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乙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及满意度的改善程度更高,且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眩晕残障程度评分

满意度评分

甲组

400

15.24±3.52

80.64±3.54

乙组

400

8.46±1.06

94.16±1.58

T

-

5.421

8.094

P

-

0.031

0.028

3.结论

这种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临床上,一般都是通过按摩复位来进行的,所以在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时候,病人会有比较多的负面的心理[2]。在接受了药物的治疗之后,由于多种原因,本病的复发率比较高,如果长期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那么消极的心情就会导致本病的反复发作和出现持续的眩晕,严重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患者的日常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本次研究显示,系统性护理后,患者的各方面改善情况更显著,因此,系统性护理应该在临床的治疗和护理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沛霞,杨军,黄新生,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发作期动态平衡功能对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12):6.

[2]李庆珍.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康复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21(0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