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的花瓣》教材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1

《飞来的花瓣》教材解读

王佳薇

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遵循基本规律,体现课程“审美体验、创意拓展、社交交流、文化传承”的价值。

《飞来的花瓣》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一堂赏析课,采用混声合唱歌曲的方式表现音乐情感。和声的效果使歌曲更具有意境美,用两个乐段就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该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歌。语言虽朴实,感情却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歌曲开篇旋律悠扬婉转,流畅的旋律,节奏型中的切分节奏和强弱力度的变化,抑扬顿挫,流露出了同学们对老师那浓浓的思念之情和真挚的问候。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主性,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音乐鉴赏能力的不足也造成了对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感受有偏差,对音乐内涵的探索缺乏主观性,所以深入理解音乐的效果不够好。为了调动学生音乐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能自主探索音乐的深层魅力,实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教育目的,教师要更注意用引导的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演好音乐与思维碰撞的大戏。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演奏、三个部分组成,突出了“中学时代”这一主题。无论是欣赏曲目《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还是演唱曲目《中学时代》和《校园的早晨》都透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充满了青春年华的美好画面感,告诉同学们要珍惜美好时光,积极向上。

(二)本课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欣赏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使演唱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聆听、分析、演唱、讨论等方法的推动下得到提升。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用优美的嗓音哼唱歌曲旋律,有感情的表现音乐情感;掌握力度记号,并理解力度记好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每一部分的情绪、力度的变化。

四、本课重难点

重点: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了解合唱相关知识,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用优美的嗓音将歌曲旋律富有感情地哼唱出来。

难点:准确的把握作品中的力度变化,掌握力度记号,弱起节奏,八分休止符及附点音符,并能准确的说出歌曲各部分的情绪。

五、教学方法

本课属于欣赏课,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授课法、体验法、情景创设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在欣赏方法上,本课比较适合使用对比赏析法,可以采用与其它歌曲进行对比的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艺术体验。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起学生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对作品进行感悟体验。

六、处理的方式

1、生动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对次类型的音乐接触不多,且审美更偏向于现在的流行音乐,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争取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新课会更好一些。可以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小学时听过学过的歌曲,引出《飞来的花瓣》,实现课下和课上的过渡。

2、注重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发展

首先要让学生完整地欣赏这首作品,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例如:这首歌分成几个部分,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欣赏后作答,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纽带,为把这首歌学深学透打下良好的基础。

3、难点部分重点赏析,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老师带领学生听赏析后提出问题,给予鼓励评价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在第二部分音频播放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知道演唱的声部和音乐情感如何,明确两个乐段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老师鼓励学生互相点评并给予评价,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由男中音声部演唱的部分好在哪里,如:用雄浑有力的男中音更能表达出一种浓厚而热烈的感情,将情绪的表达推向高潮。

4、运用课堂活动进行拓展延伸

本课用合唱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唯美又耐人寻味的意境,动听的旋律如诉说般道出了莘莘学子对教师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不但深扣本单元的主题,也体现了学生感恩知礼、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向老师表达感情,也就是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播放音乐,学生跟唱,教师指挥,既能深化学生对旋律的掌握,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会到合唱的魅力和互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