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分 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分 析

魏鑫

大邑望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33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根据双盲法则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为50例,参照组给予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天数

结果试验组住院天数少于参照组,代入计算结果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低于参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00%,统计学处理结果P<0.05。

结论探究其形成因素,与患者自身体质、患者的依从性、手术时间、手术体位、医护人员操作、护理措施等具有密切关联,有效的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控制其风险,确保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导致血液深静脉内形成的凝块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属于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血液并发症。有多项研究表明,DVT患者一旦出现血栓脱落,以及导致发生肺栓塞,对其生命具有严重威胁[1]。本文主要探究其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手术患者,术后形成DVT的原因,同时探究其相应护理对策,特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所纳入的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予以分组,探究开展不同护理手段对降低DVT形成的影响。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医院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就诊患者,数量为100例,患者的纳入时间属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就诊患者以32-70岁作为其年龄分布区间,(41.26±1.23)岁是患者的平均年龄水平。

分组选择双盲法则的形式,2组均50例。通过统计学对医院就诊患者基线资料加以计算,对比结果出现P>0.05,说明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执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其一,护理当中需对其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如果年龄较大且体型肥胖的患者,需引起重视,术前则需要开展饮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DVT形成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术前严禁高脂肪与高胆固醇饮食,不可吸烟饮酒。如果无需进行急性手术,针对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需给以开展慢性疾病基础治疗,待其血压、血糖予以稳定,减少患者自身血液高凝状态[2]。其二,术前还需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降低因患者心理因素而产生的应急反应,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避免患者长时间的站立或者坐位,适当进行腿部运动,合理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保持下肢回流通畅。其三,术中需要注意在其压迫的位置给予放置软垫,手术期间注意患者保暖,还需避免患者下肢长时间地受到压迫。另外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可给予适当地按摩双下肢,促进其血液循环。手术期间可给予重复的充气和放气,尽量减轻对其下肢的压迫[3]。其四,术后需要尽早鼓励患者腿部活动,术后6小时可适当进行脚趾伸屈以及踝关节的活动,尽早下床活动,有效促进双下肢血液流动。如果患者术后活动少,可给予使用下肢弹力袜或者肢体按摩、气压治疗等措施。针对其术前综合评估的风险情况,如果是高危患者,遵医嘱术前3~5天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IU 皮下注射,术前24小时停止,术后24小时再注射5~7天[4]。在此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自身凝血功能以及引流量,避免其引发出血情况。其五,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手术操作以及应急能力,可顺利与快速地完成手术,处理各种相应意外情况,避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其相应出血量,从而降低其并发症风险。

1.3评价指标

     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写作n(%)形式,通过2计算加以检验,计量资料(住院天数)体现为(±S),通过t计算加以检验。100例医院就诊数据通过SPSS 27.0软件处理,当检验结果呈现为P<0.05时,证实存在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统计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试验组发生1例,占比2.00%,参照组发生7例,占比14.00%,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参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00%,2计算结果4.8913,P值为0.0269,组间对比计算结果P<0.05。

2.2  统计2组患者住院天数

    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7.15±1.23)天,参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0.37±2.59)天,数据对比t值为7.9410,P值为0.0000,统计学对比计算结果试验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导致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较多,患者自身的个体原因,患者的依从性、手术时间、手术体位、医护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开展的护理措施等等,均与患者是否发生DVT具有密切关系,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开展,对于减少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5]。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其住院天数相比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天数较少,且DVT发生率也具有明显差距。这也表明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开展效果良好,可靠有效确保术后患者顺利康复,降低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予以执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整体应用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惠新云, 王媛丽.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J]. 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3):3.

[2] 镇澜, 陈玲思, 潘吴媛,等. 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预测[J]. 中外医疗 2021年40卷24期, 75-79页, 2021.

[3] 周丽陈敏.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东方药膳, 2021, 000(002):41.

[4] 许文君, 霍明明, 张敏. 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发因素及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4):4.

[5] 叶美红, 黄会, 粱鑫. 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上半月, 2022(0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