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对碳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对碳汇的影响

陈伟1  ,赵琛2   ,谢志刚3   ,徐亚楠4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局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成果中心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的利用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碳问题”成为世界性难题,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新疆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植被空间分布数据。碳汇能力由高到低分别是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保证新疆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应以低碳为约束,开发未利用地,充分利用新疆资源禀赋,发展可再生资源,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加强环境规制。本文首先对研究区概况,其次探讨碳密度数据来源及处理,最后就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对碳汇的影响进行研究,促进城镇化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碳生态承载

引言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深,碳排放的增加已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土地利用的变化尤其是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等的变化,使碳汇面积缩减、碳源面积扩大,而土地承载着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支撑其所引起的碳排放量占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1/3。近几年来,中国已然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但在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当下低碳减排具有一定的压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由此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开展碳排放与碳吸收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对区域和国家的规划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对于实现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概况

阿克苏地区位于78°03′~84°07′E,39°30′~42°41′N,地处天山中段、塔里木盆地的东北面,属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地区,地形走势为北高南低。绿洲农田的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灌淤土、棕漠土、草甸土和棕钙土等。绿洲农田总面积为147.39×104hm2,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11.2%。绿洲农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其播种面积占农田播种总面积的54.5%,其次是玉米、小麦等。

2碳密度数据来源及处理

土地利用类型碳密度包括植被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两部分。以新疆植被类型空间分布图为基础,借鉴关于不同类型的植被碳密度相关研究成果,通过ArcGIS的空间统计功能得到新疆植被碳密度分布图;同理,以新疆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图为基础,借鉴于东升等关于不同类型的土壤碳密度相关研究成果,得到新疆土壤碳密度分布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碳密度由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碳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密度加和而成。

3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对碳汇的影响

3.1优化生态环境进行低碳转型

(1)新疆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建立多产业均衡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少数民族聚居特点,顺势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新疆经济高效、绿色增长,而且可以促使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2)受区位影响,新疆处于西北内陆,交通便利度低,在引进人才、技术和承接发达产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新疆需要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的民营企业,推动地区经济创新发展并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增添民营经济发展动力。(3)人力资本是区域制度创新和低碳技术研发的核心,因此需要政府注重发展教育,通过财政支持、建立配套保障机制、创新教育管理理念、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等方式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提升区域整体的教育水平。此外,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改善人力资本结构。(4)环境规制由政府主导,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增强环境规制力度可以将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外部性内在化。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公众反馈机制,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进行部门执法监督和媒体、公众舆论监督。

3.2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通过影响植被覆盖变化和土壤碳通量,改变区域的碳强度

不同地类的综合碳密度决定了地类转变前后区域的碳平衡状况,新疆林地的综合碳密度最高,达161.58kg/m2,其次是耕地,综合碳密度为55.35kg/m2。通过计算得出: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场所,其地类的转变引起碳强度增加;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场所,当其他地类转换为建设用地,碳强度显著增强。通过不同方式开发未利用地,区域碳汇效果不同,大面积造林对于区域碳汇起到正向作用。

3.3研究方法统一性

由于对固碳能力、碳汇价值估算方法在研究角度上各不相同,估算结果也大小不一,给对比性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笔者定量计算塔城地区退耕还林的碳汇价值,由于缺少当地的因子参数,借用了相关的参考值。今后工作中,应加大对方法统一性和当地参数的研究,以更好地对森林的碳储量和碳汇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和估算。

3.4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在调查采集过程质量控制方面,从全局的角度,分别对调查前期准备、调查过程中到调查完成后各环节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具体做法如下:(1)在调查工作开展之前,制定统一规范的调查工作实施细则与方案,尤其是遥感影像判读标志的建立,并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判断人员和实地验证调查人员)实施标准化的集中技术培训,如试判读练习,实地验证调查现场示范等,以达到调查数据采集方法与标准的统一,使遥感影像判读采集与实地验证调查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误差最小化。(2)调查采集过程中,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有:一是在对目标调查区域进行遥感影像数据判读采集的同时,分阶段多次且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判读样地进行实地验证调查,以检查验证判读结果,同时不断补充与完善目视解译判读标志,提高正判率。二是由数据审核查验人员组成质量检查组,以“面对面”检查和指导的形式,进行巡回技术指导,质量评定、跟踪指导、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工作误差。三是由遥感影像判读数据和实地验证调查数据共同构成抽样空间,对其按照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分片区随机抽样调查质量控制。(3)调查工作完成后,由质量检查组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查评定,对各调查小组的总体综合调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结语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重大战略决策。尽管中国正稳步推进碳减排工作,但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对中国而言依旧是严峻的挑战,实现“双碳”目标紧迫而艰巨。“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机遇期,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性改善和减污降碳政策落实到区县,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梅,黄贤金,揣小伟,朱振宇,汪煜.胡焕庸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其碳排放差异.资源科学,2019,41(7):1262-1273.

[2]王向东,王康龙,单娜娜,沈孝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新疆国土空间综合发展区划.经济地理,2020,40(11):176-185.

[3]王锋,秦豫徽,刘娟,吴从新.多维度城镇化视角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9):151-161.

[4]李莉,董棒棒,敬盼.环境规制背景下新疆能源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情景模拟研究.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11):1444-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