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王刚

(陕西省丹凤县医院  7262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实验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消化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抗菌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三联抗菌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19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 25例显效, 19例有效, 1例无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替普瑞酮的方法具备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慢性胃炎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类型称作萎缩性胃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主要指的是以胃粘膜上皮萎缩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症包括上腹隐痛、胀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气、形体消瘦[1]。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在胃窦、胃体发病,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胃酸、吸烟喝酒、辛辣食物、药物等因素,超过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从而引起炎症导致腺体萎缩,壁细胞以及胃主细胞数量减少,胃黏膜逐渐变薄,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伴有或者不伴有肠化生[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许多群众在平时不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经常暴饮暴食或者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几率越来越高,给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一旦诊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及时对症治疗。为了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本文选择我院在20192月至20203月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29~78岁,平均年龄(43.32±5.12)岁,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为28~78岁,平均年龄(43.19±5.63)岁。将这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二者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三联抗菌治疗方法:患者果胶铋4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胶囊1000mg,口服,患者每日服用1次,疗程为一周。实验组:在三联抗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替普瑞酮,口服,每日服用三次,每次 50 mg,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疗程为一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状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食欲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部分主要临床症状消失,不适感得到改善,患者食欲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研究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用(%)表示;以P值﹤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意义[4]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表1),对照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19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 25例显效, 19例有效, 1例无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比差异显著 (P<0.05)。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45

19

14

12

73.33

实验组

45

25

19

1

97.78

P值

﹤0.05

3讨论

慢性装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菱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清化系统疾病[5]。慢性装缩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有饱账感、隐痛、消瘦、贫血,严重时可有食欲不振甚至黑便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慢性装缩性胃炎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促使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此类疾病的关注力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在临床中被定义为良性疾病,但是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6]。目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应用比较普遍,上述药物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7]。然而,单纯采取常规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的情况,所以常规治疗方法还有待完善。替普瑞酮是一类可以保护胃粘膜、改善胃粘膜病变的药剂,该药物是萜烯类药物,对胃黏膜的改善及抗溃疡具有显著作用,对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加重期消化道溃疡、大面积溃疡及复发性溃疡都有很好的效果。替普瑞酮可促进胃粘膜微粒体中糖脂质中间体的生物合成,进而加速胃粘膜及胃粘液层中主要的粘膜修复因子即高分子糖蛋白的合成,提高粘液中的磷脂质浓度,从而提升粘膜的防御功能。本文中经过研究可知,替普瑞酮可以对胃肠粘膜进行快速修复,对改善胃肠道内的血流情况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78%,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比差异显著 (P<0.05);由此不难看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替普瑞酮治疗后,可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综上所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替普瑞酮的方法具备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晶晶.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64):120.

[2]刘俊杰, 张红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13):165-166.

[3]李婉君,张海杰,仲宝华 .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8):43-44

[4]杨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7(9):92-93.

[5]周雪梅.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7):112-113.

[6]王勇.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16):26-27.

[7]刘秀梅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38):54,57.

作者简介:王刚(1977.11),男,汉族,陕西商洛丹凤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