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方药在治疗心痛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古医方药在治疗心痛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陈润明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医医院7446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心痛病的治疗中,应用古医方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心痛病患者,依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古医方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心痛发作情况、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心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古医方药应用在心痛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提升疗效,减少心痛发作次数,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关键词古医方药;心痛病;疗效;不良反应

心痛病现代医学与中医有雷同,但也有不同。西医认为的心痛病就如心绞痛,心肌耗氧量增加,而氧供给少,造成的胸骨后部压榨痛或窒息性疼痛,放射到肩、左上肢,甚至无名指和小指,经口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有所患者的一种病症[1]。中医认为心痛病是心脏本身病所致的病症,病位在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及左胸部疼痛,其中心痛有率心痛、真心痛、久心痛,多由心脏阴阳气虚虚导致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引起。西药治疗心痛病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不良反应较多,长期用造成机体其他方面的损伤。古医药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2]。本文就古医药方在心痛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痛病患者,交替分成法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5岁,平均(53.74±6.63)岁;病程:0.5-9年,平均(4.13±1.26)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平均(53.69±6.57)岁;病程:1-8年,平均(4.08±1.21)年。2组一般资料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及《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中的关于心痛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研究;(3)依从性高;(4)无用药禁忌。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者;(2)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3)心外伤所致的疼痛;(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对症支持治疗,心绞痛发作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28d为1疗程。观察组采用古医药方治疗,通过中医辨证,将心痛病分为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等证型。其中寒凝心脉可采用四逆汤治疗,组方;气滞心胸采用柴胡疏散合四逆散治疗;痰浊闭阻可采用瓜萎薤白半夏汤。用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1.3观察指标

(1)有效率;(2)心痛发作情况;(3)不良反应。

1.4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低于30%,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3]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本研究数据,“”、()分别表示计量、计数,分别行t、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有效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要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无效

显效

有效

有效率

观察组

40

1(2.50)

20(50.00)

19(47.50)

39(97.50)

对照组

40

6(15.00)

19(47.50)

15(37.50)

34(85.00)

-

-

-

-

3.914

P

-

-

-

-

0.048

2.2 心痛发作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心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痛发作情况对比表(± s)

组别

例数

发作次数(次/d)

持续时间(min/次)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2.21±1.22

0.56±0.32

13.28±2.49

4.21±1.52

对照组

40

2.13±1.15

1.47±0.73

13.14±2.33

7.83±1.64

t

-

0.302

7.221

0.260

10.239

P

-

0.382

0.000

0.398

0.000

2.3 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胃肠道反应

头晕、头痛

面色潮红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1(2.50)

1(2.50)

1(2.5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2(5.00)

6(15.00)

-

-

-

-

3.914

P

-

-

-

-

0.048

3.讨论

心痛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老年人居多。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时代,心痛病的死亡率也逐年上涨[4]。西医治疗心痛病多采用扩张血管类、止痛类药物。中医认为此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主要有寒凝、气滞、痰浊,病机复杂。此病的发生与寒邪入侵、饮食不律、过度劳倦有关,治疗当辨证用药

[5]

对于寒凝心脉所致的心痛病,此类患者多因素体心气不足,寒邪入体,短气,心悸,背痛彻心,此证本研究采用四逆汤治疗,方中桂枝、细辛能温经散寒,通阳止痛;芍药、当归可养血活血;干姜、附子可温阳逐寒,蜀椒温经下气,酌配赤石脂可固涩收阳;配甘草可缓急止痛;配大枣可养脾和营,此方共奏祛寒活血、通阳止痛之功效。对于气滞心胸采用柴胡疏散合四逆散,四逆散可疏肝理气,解胸肋郁滞,柴胡配枳壳可升降气机,白术、茯苓、白芍、甘草可缓急止痛,川芎、香附、降香、苏木可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合逍遥散可共奏疏调气机、止痛的功效。痰浊闭阻采用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此方中瓜蒌、薤白具有化痰通阳、行气止痛的功效;厚朴、半夏、枳实可行气散结[6]。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古医方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古医方药治疗心痛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痛症状,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心痛病的临床治疗总能,采用古医方药,疗效确切,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迈进,  周立,  何娅娅,等. 中医胸痹心痛病特色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9):284-285.

[2]朱慧敏, 郝赟, 张慧,等. 中西医结合疗法和排痰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23):33-35.

[3]王守富, 孟玲玲, 卢吉锋,等.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J]. 中医研究, 2020, 33(4):3.

[4]徐海燕, 秦琬玲. 秦琬玲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经验浅析[J]. 江西中医药, 2020, 51(4):2.

[5]黄斌, 李剑. 益气升阳法治疗气虚下陷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6):44-47.

[6]顾晓青, 史银花, 钱文贤,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4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