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谏太宗十思疏》中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从《谏太宗十思疏》中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

沈丹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为时代立言的好文章,它是作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思想和阅历的结晶。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被称为“政治美文”。 这样的文章既有思想,而且文字美,并且综合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品味其情怀美、思想美时,还可以把学到的写作手法用到考场作文的写作中。下面就以一名同学写的联考作文来浅谈其应用。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到的写作手法主要有:

 一、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他写了大量的对偶句,如“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对。 又如,“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也是对偶句。短短两句话却重如千钧。

二、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开篇,魏征便以“木”“水”作比,通过浅显的比喻来揭示深刻的道理。“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就要设法加固其根本;要想泉水流得远,就需疏通源头。他接连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事物以引起唐太宗的注意。接着,说明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树木生长”“源远流长”看似与“国家安危”并无关联,但魏征却巧妙地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治国之道”,堪称精妙。作者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第一段的末尾,再次以“树木”“流水”作比,说明了“积其德义”的重要价值,使得文章的论点更加鲜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说明了事理,又拉近了君臣之间的距离。魏征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委婉地告诫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您如果不知晓“德义”的重要性,一味地放纵自己,就会影响国家的安危。他力谏君王要“居安思危”,却并没有采用枯燥说理的方式,而是通过比喻来引出深刻的道理,令对方心服口服。

四、引用词句,语言凝练。

《谏太宗十思疏》文章的第二段,魏征先对历史史实进行了一番分析,进而指出历史上的帝王在取得成功之后往往都会“纵情傲物”,导致怨声四起,进而影响国家的安危。为更好地说理,作者数次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词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怨不在大”出自《尚书·康浩》,“惟人”出自《尚书·君爽》,“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这些都是前人对历史史实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供后人借鉴和学习。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简洁凝练,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警示作用。

接下来这位考生的作文就从《谏太宗十思疏》中汲取了营养。这次考试的作文立意是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或者“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这位考生作文的第一段: “ 智慧博学好比加速器,它们可以使你走的更快;性格意志恰似发电机,它们可以使你走的更远 …… 优秀的性格就像灯火,一直指引你前行;钢铁的意志就像雨伞,随时为你遮风挡雨。而智慧和博学,只能让我们做短暂的停留,故曰智慧博学诚可贵,性格意志价更高。”

这段就巧妙运用了比喻论证,写出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形象生动。

第二段:“古之大贤,能于历史的微尘中脱颖而出者,莫不有过人之性格和意志,才能穿梭千年,依旧受万人景仰。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此言得之。昔者韩信未为一时之路而自毁前程,虽受胯下之辱,终功成名就; 向时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笔耕不辍,终万世流芳;曩者宋濂“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负箧曳屣,勤且艰若此,终学有所成。何言天资聪颖,其性使之然也。必可忍一时之失意,必竭心以为之,必勤奋而刻苦……得其一者,亦可过于众人,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这段引用了古诗文中的名句,凸显了非智力因素,比如坚持、毅力、品格,所举的三个事例又构成排比论证。

第六段为: “”反观,纵横古今,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者亦有。方仲永可谓是一位神童,曾让无数前辈深感后生可畏,但他却在各种夸耀中迷失了自我,终无所用。古有方仲永恃才傲物,荒废学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今有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半岁失聪,一路拼搏进清华读博。江梦南是那么的那么不同寻常,凭借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从无声里突围,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有更坚定的方向。最终迟开的她,也鲜花般怒放。由此可见,无优秀之性格和钢铁之意志,即使天资再好,可能也无所成;若不惧困难,持之以恒的努力向前,可能会创造奇迹……”

这一段列举了江梦南和方仲永一正一反两个事例,非常有力的证明了坚强的意志的重要性,凸显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总之,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从浩如烟海的优秀古典文学花苑中采撷出来的精华。每一篇文言文,便是一篇古代的优秀“作文”。 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作文”,不仅能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真善美情操的感染,而且在作文和文学创作上,也能获取受用不尽的艺术营养。老师,也要重视对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