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幼儿教育空间——浅谈幼儿园教育资源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幼儿教育空间——浅谈幼儿园教育资源利用

蒋以菊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摘要:在纵向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主动从多个渠道搜集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拓展幼儿的教育空间,释放幼儿天性,为幼儿的成长成才助力,让幼儿在广阔的时空范围中自由发散、大胆实践,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本文着眼于整合教育资源的具体意义,深入分析具体的整合对策,以期为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教育资源;幼儿教育空间;资源利用

引言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紧密整合幼儿园教育资源、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在全面开发以及灵活利用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科学共享,为幼儿园教育注入生机及活力。将该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幼儿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一、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幼儿教育空间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传统的学前教育过多依赖于幼儿园内部资源,教师所获得的资源支持比较有限,只能够局限于课堂,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比较僵化及单一,极大限制的幼儿的自主实践,导致幼儿的成长发展备受阻碍。如果能够打破现实困境,从多个渠道搜集教育资源,积极拓展幼儿的教育空间,那么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将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也能够接触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始终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及好奇心。

其次,有助于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在整合教育资源时,教师会站在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确保所选择的教育资源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眼球。在双向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幼儿更加信任教师,教师也能够坚持生本理念,做到公平教育和视如己出。

二、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幼儿教育空间的对策

为了实现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拉长战线,有效规避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综合系统的分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家庭资源的使用要求,想方设法的开拓幼儿的教育空间,积极营造自由宽松、和谐友爱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一)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幼儿能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以及代入感,教师则可以从社区中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教育资源。在全面开发及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1]。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社区物质资源打破教学常规,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让幼儿能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自觉高效的完成活动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我们的小区”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愉悦轻松的社区情境中自主感知社区环境。在调起幼儿的兴趣之后,教师则可以设置“我是环保小卫士”的环保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主动围绕保护环境制作画册,设计环保标志,让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社区的人文资源提升幼儿的思想境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带领幼儿参观社区的文化馆,让幼儿在文化馆中自主阅读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接受优秀思想化的熏陶。大部分幼儿能够主动阅读绘本,积极发挥想象力,自觉独立的完成阅读任务。最后,教师可以整合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逐步开拓幼儿的视野,打造教育大空间。让幼儿能够留下深刻印象,近距离了解社区以及家乡,形成良好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二)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组成了学前教育的主干。在全面开发以及利用家庭资源时,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线上交流及沟通,分析家长的职业背景、教育背景以及学前教育的主观看法,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与家长共享教育资源[2]。首先,幼儿园可以灵活利用和开发家长资源,设置家长沙龙、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建立家长联系册。在与家长紧密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获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转变家长固有的思维认知,让家长能够在正确人才观、质量观的导向下主动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其次,教师需要综合系统的分析家长的爱好特长、职业和经历,将其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专长,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主动给孩子上课。组织不同专题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合作互动,积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长在幼儿园主动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比如幼儿园可以开展“走进生活”的快乐亲子游活动,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充分凸显家庭教育资源的最大功能。让家长能够了解当前的幼儿园教育现状,主动参与亲子活动,调整自身的家庭教育行为,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齐头并进。

(三)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提升幼儿的思想境界,幼儿能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他人和自然[3]。教师则需要转变固有的认知,从大自然中取材,获取灵感,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能够静下心来自主感悟,形成由内而外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感知能力选择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资源,让幼儿产生更多的学习情感和动机。比如在秋天带领幼儿一同赏菊,收集落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落叶标本并做手工。在春天组织开展郊游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花鸟树木,捉昆虫,放风筝。很多幼儿流连忘返,能够自由发散。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开展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大部分幼儿天性爱玩,活泼好动,单一乏味的理论教学极大打消了幼儿的参与能动性。教师需要主动跳出课堂和教学教材的局限,关注幼儿的感性认知,让幼儿主动接触大自然,在眼看手摸耳听的过程中自由探索和大胆创新。比如在与幼儿共同学习“春天的秘密”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分析动植物的颜色、外形,然后引导幼儿学习诗歌。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保持极强的求知欲。

结语

在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教育资源的深度分析以及理性研究,综合系统的了解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的优势和使用要求,坚持生本理念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准则。将所收集到的资源灵活融入进幼儿教育中,拓展幼儿教育空间,保障最佳的教育质量和水准。

参考文献

[1]彭兰兰. 拓展教育资源提升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浅谈"南海教材"与方案教学的整合[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4, 000(02X):43-46.

[2]葛亚波.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互动中成长[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000(024):104-104,105.

[3]黄宝凤. 分析幼儿园多元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 读书文摘:青年版, 2014(8):1.